淞沪抗战,张治中请缨杀敌,寸土必争,谢晋

北京湿疹医院好 http://m.39.net/pf/a_9150611.html

蒋介石抗日,有过一段曲折的过程。先是年“九·一八”事变,早已蓄谋吞并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发动进攻。此时蒋介石忙于反共打内战,对日本侵略采取了“绝对不得抵抗”的妥协观望政策,命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向后撤退,集结山海关待命,张学良哀痛至极,几不欲生。日军在几个月内,占领了东北全境,三千多万同胞从此陷在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

日军

年1月28日,日军又向上海进攻。国民党第19路军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的影响下,违反蒋介石的意志,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这年3月初,国府迁都洛阳,蒋介石由洛阳回南京,到达浦口。时任南京黄埔军校教育长的张治中往迎。在寒暄后,张治中说:“现在看,形势不大好。”蒋问:“你的看法呢?”张说:“19路军孤军抗日,难以持久,外间传说纷纷,说政府有意坐视,甚至说借敌人之手消灭杂牌部队,我认为,应该迅速增援,事不宜迟!”蒋沉吟了一会儿说:“是的,你的看法有理,但是谁去担当此责?”张答:“如无别的人选,我愿担此重任。”蒋表示同意。

回到南京,蒋下令把散在京沪、京杭一带的精锐嫡系中央军87师、88师、36师、黄埔军校教导总队、独立炮兵团等,编成第5军,由张治中任军长兼87师师长,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俞济时为88师师长、黄埔一期的李延年为88师副师长、黄埔一期的王敬久为87师副师长。另外,黄埔一期的宋希濂任87师旅旅长、黄埔一期的伍诚仁为87师参谋长兼独立旅旅长、黄埔一期的宣铁吾为88师参谋长。连、营、团、旅长几乎清一色都是黄埔出身。在张治中的率领下,他们迅速投入了战斗。这是黄埔军校师生共同抗日的开始。淞沪抗战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军受到沉重的打击。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对蒋介石的消极抵抗采取了激将法,效法诸葛孔明激司马懿之法将一件女儿裳转至黄埔军人手中,并附小诗一首,令人血脉贲张。诗曰:

枉自称男儿,甘受倭奴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何香凝还手书“国破山河在,光荣血永留!”及“以血和泪换取我民族生存!”两幅大字并把它制成荣誉旗赠给88师、87师全体御敌抗日黄埔诸同学以作纪念。正当黄埔师生浴血奋战之际,蒋介石却在3月3日下令19路军和第5军从上海全线撤退。5月5日,南京政府与日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议”,使“一·二八”淞沪抗战至此结束。

上海滩战火甫熄,长城关口狼烟又起。从年1月发生的榆关之战开始,到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止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时任17军25师师长的关麟征,和黄埔一期同学、25师副师长杜聿明在长城古北口迎战日寇。年3月11日,关麟征被炸伤5处,浑身是血,但仍坚持指挥。黄埔三期毕业的17军25师团团长王润波于3月12日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时不幸牺牲。长城之战,黄埔一期毕业的17军2师师长黄杰仰攻南天门左侧的八道楼子,反复肉搏10余次,争夺至为惨烈。年黄埔军校师生为支援抗战捐款8万元购买了一架飞机,命名为“黄埔号”,飞上蓝天对日作战。“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长城之战,黄埔同学平时操练的拼刺刀肉搏战,这时也派上了用场。黄埔七期毕业生王政的一番话就很有代表性:

困难日亟,非热血无以救亡,虽物质远逊敌人,负此大好头颅,终能抵抗也。

易水悲风,哀军必勇,将士用命,居然以窳陋之器在长城南天门一线阻挡了日寇整整8天。

长城抗战最终也失败了,这是继“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后黄埔嫡系的第二次亮相。

蒋介石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8日,蒋介石电令29军军长宋哲元“宛平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日寇向平津增调兵力,7月28日,向两市大举进攻,29军副军长佟麟阁牺牲,师师长赵登禹在突围中以身殉国。30日,平津失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

这几年来的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实在为的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

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拼。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贼,驱逐万恶的倭寇。

毛泽东也曾评价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军队“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蒋介石竭尽了全力,黄埔精锐悉数登场,来了个集体大亮相。

淞沪会战,自年8月13日晨,日军以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历时三个多月。在此期间,日本侵略军先后投入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14个半师团的兵力,共约28万人,动用军舰近40艘,飞机多架,战车辆,并狂妄地宣称在一个月内占领上海。

我国政府划京沪杭及浙江全省为第三战区,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地部队和黄埔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团队,总计兵力约70个师,相当于全国兵力的1/3,其中黄埔军校师生陈诚、顾祝同、张治中、宋希濂、黄维、霍揆彰、李延年、孙元良、俞济时、桂永清、王敬久、王耀武、廖耀湘、李树森、谢晋元、李仙洲等几乎都各自率领一支部队与顽敌拼搏。他们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前仆后继,奋力抗争,伤亡日军4万多人,迫使其从国内及华北、青岛、台湾抽调兵力,四次增援。在此情况下我军终于守上海达三个月之久,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速战速决、吞并中国的迷梦。这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张治中

张治中原在青岛养病,卢沟桥的炮声动摇了他养病的打算。他拒绝医生再三的劝告,第二天便急急赶回南京,接受了蒋介石委任他为京沪警备司令官的职务。他深知万一战争打响,他作为处在第一线的京沪警备司令官,义不容辞地要处于重要地位。张治中一到任,就抓紧备战,尽力为输入兵力和通信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张治中在回忆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情景时说:根据最近敌情判断,形成了一个基本概念:这次淞沪抗战,一定要先发制人。

当时他对时任36师师长、黄埔一期毕业的宋希濂说:“中国对付日寇,我分析,可以分作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九·一八’东北之役,敌人打我,我不还手;第二个时期,‘一·二八’战役和长城战役,敌人打我,我才还手。这两个时期我们都吃了大亏。东北之役,丢了东三省,日本军阀炮制了一个伪满洲国;‘一·二八’战役,订了个《中日上海停战协定》;长城战役以后,成立了冀察政务委员会,形成华北特别区。这两次我们都吃了大亏,教训惨痛,实应记取。”

就在张治中加紧备战的同时,驻沪日军不断地向我挑衅。为此张治中两次向南京统帅部请示,要求主动出击,先发制人,但都被蒋介石拒绝了。而日军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制造进攻上海的借口。8月9日下午5时,日本海军军曹大山勇夫率带领一名士兵武装驾车硬闯中国军队驻守的沪西虹桥机场。当时机场守卫哨兵坚决拒绝,日军大山勇夫竟开枪打死哨兵。在忍无可忍之时,我军奋起反击,将两名日军击毙。8月13日,日本即以此为借口,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战争一开始,我军采取进攻态势,猛烈攻击日军在沪据点,压迫敌军滞于黄埔江左岸狭隘地区,且予以重创。8月下旬,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口、川沙登陆,我军在宝山、月埔、罗店、浏河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阵地。其中罗店之战最为激烈。

罗店是通往嘉定的要道,罗店一失,嘉定不保,侧翼敌包围之势既成,上海必陷无疑,所以罗店是敌我必争之地。敌以陆海空诸兵种协同作战,疯狂进攻。我军士气旺盛,英勇冲杀,敌我各自不断地增援,互相包围,层层包围,短兵相接,近战肉搏。我军前仆后继、英勇奋战的精神,使敌人心惊胆寒,不敢冒进。这是一场主力对主力、精锐对精锐的决战,日军第11师团对中国军队中的王牌18军。

18军是陈诚的血本,黄埔一期毕业的彭善任18军11师师长、彭善同窗李树森任18军67师师长;后起之秀、黄埔五期毕业的郭汝瑰任18军14师参谋长兼42旅代理旅长。郭汝瑰这年才29岁,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42旅名官兵,打得只剩下余人,而且其中许多还是伤员和炊事员,全旅36挺重机枪打得只剩下4挺。42旅84团团长周煜南再也顶不住了,他带着哭声向郭汝瑰请求撤退;郭汝魂用锐利的目光盯了他一眼,然后一声不吭地从口袋中掏出一张纸,递给周煜南。这是郭汝瑰写给师长、黄埔一期毕业生霍揆彰的一份遗嘱:

我八千健儿已牺牲殆尽,敌攻势未衰,前途难卜。若阵地存在,我当身还晋见钧座,如阵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场,身膏野草。他日抗战胜利,你作为名将,乘舰过吴淞口时,如有波涛如山,那就是我来见你了。我有两支钢笔,请给我两个弟弟各一支,手表一只,留给妻子方学兰以作纪念。

看完血书,周团长返身又冲上了前线。经过7天7夜苦战,郭汝瑰才奉命将阵地交给第4军接防。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的蔡炳炎,安徽合肥人,时任18军67师旅少将旅长,年8月26日,在罗店与日军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6岁。蔡炳炎于8月22日上午给妻子赵志学留下了他的最后一封绝笔信。他在信中说:“国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当晚他就率领部队开赴罗店前线。蔡炳炎牺牲后,他的妻子赵志学于9月间冒着炮火赶到淞沪前线,将他的遗体运回到安徽合肥老家安葬。国民党于年5月10日明令褒奖,并追赠其为陆军中将。解放后,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安葬于合肥烈士陵园。

国军

敌军在罗店受阻,侧翼包围终未得逞,但其仍企图将长江沿岸阵地连成一片,构成坚固阵地,依靠炮、空优势,向前进攻。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生、18军98师旅团第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身材矮小,皮肤微黑,是个地地道道的广东仔。8月24日,他奉命率3营的名将士进驻上海宝山城,与日寇争夺宝山,死守7天7夜,最后全营名将士无一生还。姚子青临牺牲前,叫来报务员发出最后一份电报:“职营官兵抱与敌偕亡之决心,一息尚存,奋斗到底。”旅副旅长龚传文见到这份电报后,姚子青全营已全部牺牲,连报务员也在内。宝山之战,在18军战史和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悲壮而又极为光彩的一页。姚子青在8月12日从汉口开赴上海前夕,曾给爱妻留下了遗嘱:

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

英雄有泪不轻弹,姚子青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在国与家两者不可兼得之际,他从容选择了毁家纾难、拯救祖国的道路。国民政府称宝山之战为“民族人格之表现”,并曾一度将宝山县改名为子青县。年3月12日,毛泽东称赞姚子青等烈士是国人“崇高伟大的模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广东平远县城镇中学更名为“梅青中学”,以纪念黄梅兴、姚子青两位烈士。

黄梅兴也是广东平远县人,年生,黄埔军校一期毕业,88师旅少将旅长,年8月14日,在上海八字桥与日军作战中牺牲,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黄埔军校三期毕业的丘之纪,曾任过张治中的随从副官,“八·一三”淞沪会战时任税警总团2支队第5团上校团长,11月2日在刘家宅战斗中壮烈牺牲。

黄埔军校二期毕业的吴继光,安徽盱眙人(现属江苏省),时任58师旅少将旅长。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在罗口保卫战中,与敌激战两个多月,11月5日在白鹤港以身殉国,时年34岁。

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的杨杰,河北容城人,时任第1军1师1旅少将副旅长。

在淞沪会战中,率部守卫西卫塘,11月11日在蕴藻浜以南与日军激战中,以身殉国,时年42岁。

淞沪会战,旨在吸引日寇主力南下,不让日寇从华北沿平汉铁路长驱直入武汉,以持久战粉碎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这个目的虽然达到了,但我军也伤亡近30万人,牺牲之巨,战斗之壮烈,鲜有前例。

谢晋元

“八·一三”淞沪会战,其最辉煌的一页,当数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勇守四行之举。

谢晋元,字中民,年4月26日生于广东省蕉岭县同福乡尖坑村一个农民家庭,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预科学习。在广州革命形势影响下,他决心弃文从武。大学未毕业,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先入步兵科,后转政治科。年他与凌维城在汉口结婚,生有两男两女。年他将妻子送回老家广东。离家时,他对妻子说:“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遗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之素志也,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并说:“我不是好儿子,好丈夫,但为国家存亡,奉养年老父母,抚育年幼子女负担,要由你承担。此场战争将非常激烈,外面会有很大牺牲,也会有局部失利,但我国一定能胜利。当最后胜利到来时,我将亲自迎接你们母子返沪。”

谢晋元的希望没有实现,年9月,从庐山军官训练团毕业后,被调到国民党第5军88师旅团任团副。淞沪会战爆发,谢晋元和团长韩宪元一起由无锡开往上海,坚守闸北火车站,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固守四行仓库,全团伤亡极重。四行仓库系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堆栈,后为88师司令部所在地,储有很多的弹药和粮食。这座钢筋水泥的六层大楼,墙厚楼高,易守难攻,它位于苏州河畔,其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寇占领,东面是公共租界,南临苏州河,河对岸也是公共租界。

四行仓库在谢晋元坚守两个多月后,实际上已成为一座“孤岛”。8月27日,团长韩宪元率两个营的兵力,在途中被俘牺牲。该团由副团长谢晋元升充,继续坚守四行仓库。由于营长杨瑞符受伤,全团指挥实际上由谢晋元及4位连长负责。全团号称“八百壮士”,真实人数只有官兵人左右。谢晋元要求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并下令抢修防御工事。

10月26日,日军突破大场防线,闸北、江湾守军奉命撤退。团担任断后掩护任务,当时谢晋元已越过日军警戒线,没有接到这个命令。谢晋元率仅有的1营于晚12时据守四行仓库。在察看了地形之后,他命令官兵用仓库储存的物资和麻袋把底层门窗全部堵死,二层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防敌枪弹,并便于射击杀敌。同时切断电源,利于隐蔽,防敌纵火。在楼顶架设机枪。仓库的东南角,有一座商店楼,官兵们从仓库里挖洞与之相连。小楼内外也构筑了工事,只在楼上留一窗口——这个窗口是四行仓库对外联络的唯一出口。

谢晋元决心在四行仓库死守待援,并组织了一支敢死队,亲自指挥,以防万一。待一切布置就绪,天已微明。一位外国记者向小楼窗口递进一纸团,问有多少军队,谢晋元回答有人。据幸存者回忆:当时仅人左右,说人,一是壮声势,二是不让敌人摸清底细。另外,由于谢晋元崇尚宋代名将岳飞率八百子弟兵,大破金兵,故遂以八百壮士自诩。后来,即以“八百壮士”称颂谢晋元和他的战友。在苦守四行仓库时,谢晋元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篇:

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

日军

27日晨,日寇包围四行仓库,他们虽有坦克,但大楼坚固,坦克冲不垮;虽有飞机大炮,但却不敢轰炸,怕流弹飞到租界,引起国际争端。因此,日寇只能使用轻武器,但气焰十分嚣张。下午2时,日寇叫喊着冲向四行仓库,谢晋元待敌接近时才下令开火,所以日寇数次进攻均未得逞。后来,日寇用坦克掩护步兵冲向仓库,企图爆破,放火烧毁。在这紧急关头,敢死队员陈树生在自己的身上捆绑手榴弹,从六楼窗口纵身而下,跃入敌群,拉下导火索,与10余名日寇同归于尽。谢晋元要全体官兵每人写一份遗嘱,以示与阵地共存亡。谢晋元在遗嘱中写道: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决不片刻偷生之计。

30日,屡遭失败的日寇恼羞成怒,不断以3寸口径平射炮向仓库猛攻,并向仓库发射燃烧弹,使其四周成为一片火海,还丧心病狂地发射毒瓦斯弹,并扬言:“将不顾一切后果,采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

力量对比,实在太悬殊,日寇不分昼夜出动大炮、战车进行波浪式的攻击。

八百壮士均抱必死之决心,三天后,88师师长、黄埔一期毕业生孙元良收到了谢晋元于重围中发出的信件:

元良师长钧鉴:

窃职以牺牲之决心,谨遵钧座意旨,奋斗到底。在未完全达成任务前,决不轻率怠忽。成功成仁,计之孰矣。工事经三日夜加强,业经达到预定程度。任敌来攻,定不得逞。二十七日敌军再次来攻,结果,据瞭望哨兵报告,毙敌在80人以上。昨(二十八)晨六时许,职亲手阻击,毙敌一名。河南岸同胞望见,咸拍掌欢呼。现职决心待任务完成,作壮烈牺牲!一切祈释钧念。

职谢晋元上

二十九日午前十时于四行仓库

这是黄埔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

租界里的英军目睹谢晋元率孤军困守四行仓库,恐危及租界安全,从27日凌晨开始就曾多次派人劝谢晋元,表示只要中国军队肯解除武装,他们愿意让“八百壮士”退入租界,并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谢晋元坚决表示:“我们的魂,可以离开我们的身,枪不能离开我们的手。没有命令,死也不退。”30日下午5时,英国驻军又派人告诉谢晋元,愿意帮助守军退入租界,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谢晋元再次表示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

在那生死攸关的日子里,上海人民看见青天白日国旗在四行仓库六层楼顶随风飘扬,人人均感到自豪,同时使日寇望之而丧胆。日寇用炮火打掉了上空的国旗,立即激怒了全上海各界人士。28日晚,一名年仅14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受群众委托,冒着生命危险,游过苏州河,穿过枪林弹雨的封锁,将一面长达4米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送到谢晋元手中。

第二天凌晨,中国的国旗又飘扬在四行仓库屋顶上。此时的闸北,已遍挂“膏药旗”。这一面国旗,给观战的群众带来希望,他们欢声雷动;在租界的外籍人士纷纷拍照,也深为动容。在苏州河南岸,人民群众日夜观看战斗的进展情况,谢晋元的英雄事迹,鼓舞着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时这孤岛上的一面国旗,不啻是对日寇一个最大的讽刺。这位送旗的少女是民族之魂,后来国民政府将她当做抗日女英雄来培养。抗战发生后,她帮助政府组织人员向大后方撤退,其中就有当时上海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

谁知杨惠敏吃力不讨好,在撤退途中,胡蝶随身细软悉数丢失,迁怒于她。胡蝶到重庆后,被戴笠看中,戴笠向胡蝶大献殷勤,立即设罪名将杨惠敏无故关押数年,硬逼杨惠敏承认参与了盗窃胡蝶财产的罪名。由于杨坚持自身洁白无辜,才被戴笠以无罪开释;但杨惠敏的身心却受到巨大打击。对这一段经历,杨惠敏终身难忘,多年后还著书撰文,指责胡蝶,希望她凭良心说句公道话。

闲话少说。且说谢晋元在四行的坚守仅四天,击毙敌人余人,而所部仅死10人,伤27人。谢晋元于31日接到撤退命令,只得遵命。88师师长孙元良的命令说:

我等困守闸北四行仓库凡四日夜,击退敌人六次进攻。弹药的消耗不及十分之一,至于给养,虽坚守三年亦无绝粮之虞。

谢晋元于31日凌晨放弃四行仓库,率部渡过苏州河,进入公共租界。

对这段史实,蒋介石在年10月10日的日记中为自己辩解说:

为主帅者,爱惜所部与牺牲所部皆有一定限度,今谢晋元死守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

蒋介石给孙元良手令:“珍重退入租界,继续为国努力。”他这一纸命令,真的将谢晋元及“八百壮士”送入了绝境。公共租界怯于日军的反对,将他们羁留长达4年又1个月零27天。租界驻军违背诺言,收缴了守军的武器,并把他们软禁在“孤军营”中。该部屡遭侵扰,工部局的白俄士兵枪杀我众多将士。此种身处逆境的长期奋斗,实较之前线官兵在火线浴血奋战更为艰难。谢晋元等在租界内不能引渡回来,他只好怀着满腔抗日爱国之志,带领官兵在孤军营里坚持出操上课,并举行精神升旗典礼,三年如一日。日伪多方威逼利诱谢晋元,均未得逞。随着上海形势的恶化,谢晋元立下遗嘱寄给在广东的父亲,遗嘱写道:

“敌人劫夺男之企图,据最近消息势在必得。敌曾向租界当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不死。且有‘不惜任何代价,必将谢团长劫到虹口敌军根据地,只要谢团长答应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给予’云云。……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对死生之义,求仁得仁,泰山鸿毛之旨熟虑之矣!”

年4月24日晨,上操时,郝鼎诚等4名被敌人收买的“孤军营”内的叛兵,借故迟到。当谢晋元把他们叫到一边询问时,这4人突然拿起铁镐和其他凶器,猛击谢晋元,谢当即倒地,因伤势过重,送医院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时年36岁。官兵们当即抓住了4名凶手,送工部局收监。谢晋元遇害身亡的噩耗传开,上海及全国万民悲愤填膺,尤其是上海人民更为悲愤,纷纷前往孤军营吊唁,据统计,吊唁者达30万之众。

国民政府下令追赠谢晋元为陆军少将。蒋介石也感到内疚,于年4月28日发出通电:

谢晋元同志之成仁,为我中华民国军人垂一极悲壮之史迹,回溯该团长率领八百孤军,坚守闸北,誓死尽职,守护我国旗与最后阵地而绝不撤退,其忠勇无畏之精神,已获举世之称颂。而其留孤军营中,为时三载以上;历受艰难,尚能坚毅不移,始终一致,保持我国民革命军人独立自强之人格。……谢团长不幸殒命,然其精神实永留人间不朽。谢团长不仅表现我军人坚贞壮烈之气概,亦为我民族不屈不挠正气之代表。除已优予抚恤外,甚望我全体官兵视为模范,共同景仰。以期无负先烈之英灵,而发扬我民族正气之光辉也。

谢晋元牺牲后,大众激动地齐声唱道: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奋守东战场。四面八方都是炮火,四面八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空中飘扬、飘扬!

这首歌曲,响彻云霄,鼓舞着千百万抗日将士上前线奋勇杀敌。谢晋元部官兵,苦熬到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上海租界,悉数被俘,日军用枪押往各地充作苦役。在战争结束后,平安返还者不过百余人。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音乐家夏之秋创作《八百壮士》歌,广为流传。据称,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所有参加四行仓库守卫战的官佐、士兵一律晋升一级,以示嘉许。

抗战胜利后,为了永远纪念谢晋元的英雄事迹,上海四行仓库附近的一条马路改为晋元路。

谢晋元也名列抗日四大名团之一,其余三个是夺战卢沟桥的吉星文团、猛打猛冲的罗芳珪团、夜袭阳明堡奏捷的陈锡联团。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黄埔同学郑平有诗一首,曰:

八百壮士英雄团,四行鏖战史无前。铮铮铁骨英雄胆,不屈不挠谢晋元。

淞沪战役,从年8月13日开始,至同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西撤为止,历时三个月。这次战役,国民党官兵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同仇敌忾,斗志昂扬,以劣势装备打退敌人数次进攻。他们在寸土必争、肉搏拼杀中,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真是撼天地,泣鬼神!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遭遇突破、速战速胜的战略意图,粉碎了他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死亡两万多人,被我击毁、击伤飞机多架,舰船20余艘。中国军队的牺牲精神和战斗能力,赢得了各国军事观察家的高度评价。但是,由于我军以落后的武器死守被日军优势火力控制的战线,加上指挥失当,因而其伤亡亦十分重大,约有10万多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淞沪会战,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

李宗仁

李宗仁事后评论说:“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我国抗战八年,牺牲最大,战斗最惨的一役。我军参战的50余师,战斗兵员总数在70万左右。淞沪战场离苏嘉路第一道国防线尚有百余华里,战场上人数既多,又无险可守。敌海、陆、空三军的火力可以尽量地发挥。我军等于陷入一座大熔铁炉,任其焦炼。敌方炮火之猛,令我炮兵白日无法发炮,而夜间又无法寻找目标,只是盲目轰击。所以淞沪之战,简直是以我们的血肉之躯来入敌人的火海,每小时的死伤辄以千计,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陈诚后来在《沪战的经过与教训》一文中总结道:

1.政略影响战略:战略原是达到政略目的的一种手段。但战争既启,就应该以战略为主,不能因政略牵制战略,因为战略保得胜利的时候,政略的环境就可以跟着好转。反过来说,如果战略失败,就是最初认为有利的政略,亦必跟着恶化。这次战略受政略的影响极大,乃是国家的不幸,并不是国家的错误,因为我国本身准备不足,要希望人家援助的关系……

2.政治影响军事:军事与政治原是不可分离的东西。但是,这次在作战前以及作战期中,我政治上的缺点实在太多……敌军由狮子林方面登陆之后,附近各县我方负责者,事先不组织民众,训练民众;事后不知动员抵抗,这也是我们作战中极大的缺点。

3.一般准备不足:卢沟桥事件以后,接着沪战爆发,当时兄弟(陈自称)由庐山奉命赴沪,沿途所见,极少动员、紧张的气象,如通信、交通、运输、军用器材及民众组织等等,都没有充分的准备。及至战事发动以后,仓皇应付,通信、交通、运输各项阻滞迭生……

4.初期攻势不能成功的原因:当沪战爆发以后,我军以5师之众,对数千人的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功,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譬如,不能彻底集中兵力,形成重点,及步炮没有协同作战,都是比较明显的事实。等到迫近汇山码头,因为不待主力到达,以致兵力薄弱,不能扩张战果。倘使当时依照原定的计划,待九十八师到达后,使用于重点方面,那么,一定可以获得期望的战果。

5.退却时机与行动失当:我军作战的整个方针既为持久战,那么,于持久的目的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就应该顾虑自己军队的实力,以免遭受无谓的损失,保存决战时的充分力量。但是此次淞沪作战,当敌主力已被我诱至该方面,同时,我军亦损失极大,增援已穷,已至反攻无效的关头,就应该转移阵地,再图歼灭,这种勉力支持,待部队溃乱战线动摇时,才实行被迫撤退,因此,不能为整齐而有计划的退却,是很失策……

沪战失败原因,陈诚分析得较为全面。正是:蒋介石总算开始抗日,张治中交点学费算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