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赣、闽、粤三省接壤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接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全县通行客家话。
客家语,简称客语,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新民话、广东话(或土广东话)、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修远则称之为美丽的神话,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王东在《客家学:研究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新视角》中说客家方言群“不是由某次移民运动一次性地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岁月里,经过多次移民运动的酝酿、积淀和动态作用而最后形成的。”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变乱导致了中国人口大规模地向南迁徙,著名的有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宋靖康之变。客家语也正是在几次的变乱迁徙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认为客家语在南宋时期初步定型。
在大陆,客家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北片(岭北客家音系)、南片(岭南客家音系)。北片客家语差异不小,又细分为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汀州片;南片一般分为粤台片、粤中片、湘漳片、粤北片,总八片。本人的家乡寻乌县的客家语属于宁龙片。“接受一种语言,就是接受一种文化。”[1]作为承载了客家人的客家文化、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的客家语,“客家话不仅是客家人的日常交际用语,也是沟通彼此感情、进行身份辨识的工具。”[2]下面,本人将从寻乌客家人的家族称谓中浅析方言中的同义词现象。
寻乌客家话的人称与国语一样有三:佷,伢、佢。
在家族称谓中,最能体现客家语言与客家文化甚至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心理。
曾祖父:公太曾祖母:太,太太,老太
曾祖父的兄弟:伯公太,叔公太,公太曾祖父的兄弟媳妇:太,太太
祖父:公大祖母:奶,奶奶
祖父的兄弟:伯公,叔公,公祖父的兄弟媳妇:伯婆,叔婆,婆
祖父的姐妹:姑婆,大姑婆,细姑婆
祖母的兄弟:舅公,大舅公,细舅公,(二、三、四…)舅公
祖母的兄弟媳妇:舅婆,大舅婆,细舅婆,(二、三、四…)舅婆
祖母的姐妹:姨婆
父亲:爸,爹,伯,叔,爷佬(背称)
母亲:妈,唔妈,伯,娭佬(背称)
父亲的兄弟:伯,大伯,叔,细叔,(二、三、四…)叔
父亲的兄弟媳妇:伯,婶(音咪),细婶,(二、三、四…)婶
父亲的姐妹:大姑,细姑
父亲的姐妹的丈夫:姑丈,大姑丈,细姑丈
母亲的兄弟:舅子,大舅,细舅,(二、三、四…)舅
母亲的兄弟媳妇:舅婶,大舅婶,细舅婶,(二、三、四…)舅婶
儿子:赖子女儿:妹子
亲哥:哥,大哥,老哥,细哥,(二、三、四…)哥
亲姐:姐,老姐,细姐,(二、三、四…)姐
亲弟:老弟亲妹:老妹
堂哥:哥,大哥,(二、三、四…)哥
堂姐:姐,大姐,(二、三、四…)姐
表哥:表哥,(二、三、四…)表哥
表姐:表姐,(二、三、四…)表姐
表伯叔辈:表伯,大表伯,细表伯(二、三、四…)表伯,表叔,大表叔,(二、三、四…)表叔
堂弟:老弟堂妹:老妹
孙子:孙子孙女:孙女
玄孙:虱子玄孙女:虱女
以上数字在各辈分兄弟姐妹较多时的称谓,如果各辈分同胞较少,则以亲疏远近的关系称呼,一般来说称呼越简洁,关系越亲近,情感越亲密。
以上便是我所知道寻乌客家话的复杂的家族称谓,有比较严的,也有比较宽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寻乌客家人重视血亲,讲究辈分的文化现象,这是受中国两千多年的宗法制度的影响而形成的。最有趣的是儿女对父母的称谓,有的叫的亲,有的叫的疏,如叫自己的父亲为叔,叫自己的母亲为伯;还有称自己的父亲为爹,称自己的母亲为伯;种种应该是受了迷信思想影响,认为这样叫,那些鬼差就不会来索小孩的魂,好养活,和给自己的孩子取贱名一样,同时这也是中华民族趋吉避凶的民族文化心理的体现。最后,我必须声明,对于玄孙的称谓,本人有点模糊,不知是“虱子”“虱女”还是“系子”“系女”还请包涵,本人偏向“虱子”“虱女”,比喻很小。
注释:
[1]:万海燕,李国敏,邓明.论赣南客家话与汉语方言及普通话的相互联系[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2]:王秋珺.客家方言与客家文化[J].客家文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