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回来的粮食通过机器送往粮仓。
粮食经纪人将从村民家中收到的粮食装车,开往粮库。
村民笑逐颜开地从粮食经纪人手中接过粮款。
工作人员在整理粮仓。
工作人员给粮食过秤。
粮食经纪人正在给粮食测温度。
粮食经纪人将收到的粮食装上车,准备出发前往粮库。
“一籽洒落地,万石粮归仓。”当前正值“三夏”(夏收、夏种、夏管的简称)时节,位于平远县大柘镇的县粮食收储公司城镇粮库超竹站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一辆辆农用拖拉机、大篷车载着丰收成果,排成长队,等待颗粒归仓;而另一边仓管员则忙着过磅、算钱,将丰收成果量化。
步入粮仓,满满都是稻香。平远县粮食局局长肖明曦说,城镇粮库库容2.1万吨,今年县级储备粮转换后需采购吨,“采购途径有些是农户直接送到粮库,有些来自粮食经纪人。如未完成收购,就到粮食交易中心电子拍卖”。
凌彩玉是平远县石正镇石正村村民,今年69岁,一大早她就在祖屋门口等着粮食经纪人陈三妹上门收购。今年她耕了8亩地,除了留足自家食用的斤粮食,还有斤稻谷出售,可获收入元。“虽然耕田辛苦,但只要还有力气就会尽力耕作,补贴家用。”凌彩玉说。
粮食经纪人陈三妹做粮食加工行业已近30年。近年来,她明显感受到行业的变化。她说,以前每年最多能收购多吨粮食,现在农村丢荒的田地越来越多,今年的收购量还不足吨。此外,收粮也从10多年前的上门等收转变成走村串户。
凭着十多年的诚信经营,陈三妹收获了无数村民的信任,到了夏收时节,很多村民会主动打电话给她,等待上门收粮。尽管如此,陈三妹还是觉得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收粮利润少,挣的都是辛苦钱。”
对于陈三妹而言,如今上门收粮更像一种责任,现在农村的耕作者多为长辈,能帮就帮一把。但她也在担心,十年后,随着耕作者老去,农村田地丢荒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热闹的收购场景也成为过去。
图: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文:南方日报记者蓝单通讯员朱双玲凌丽作者: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