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双区同频共振加快苏区振兴发展

去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的方案》。面对重大历史机遇,与广州、深圳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梅州,该如何竭尽所能,对接广州、深圳,实现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

在1月9日召开的梅州市委七届八次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梅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行动方案》《梅州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梅州市支持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两行动方案一措施”)。

“两行动方案一措施”提出,梅州要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为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作出梅州贡献。

关键词

时空交融

外联内通穿山越海梅州离湾区更近一步

去年,一趟备受瞩目的高铁“穿山越海”,从梅州开往潮汕地区,通往大湾区。这是梅州融入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打通梗阻,努力实现交通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

融合发展,交通先行。对于梅州来说,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

一年来,梅州不断发力补齐交通短板,开通运营梅(州)(潮)汕客专,推动梅(州)龙(川)高铁先行段动工建设,瑞(金)梅(州)铁路基本完成前期工作,梅州迈入了高铁时代;梅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到县城全部通达高速,累计通车里程达公里;4条在建高速无障碍施工;梅州机场吞吐量达67.3万人次,增长31.3%。

“外联内通”的交通布局,正在为梅州打开发展新天地。

“两行动方案一措施”提到,主动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广州“四个出新出彩”,如何竭尽“梅州所能”?交通基础设施的谋划被摆在重要位置。

通则天涯即咫尺,不通则咫尺变天涯。梅州深刻意识到交通发展对融入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全会今年主要工作部署,推动发展条件稳步改善,梅州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行,想方设法改变梅州的区位条件,千方百计改变梅州的“时空观”,谋划建设战略型、网络型交通基础设施,加快“两高一场”等重大项目建设。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今年全会报告提及的逐步形成“五龙入梅江,县县通动车”的铁路网络,引起与会人员的热烈讨论。“目前我们一直朝这个方向谋划项目。市里成立了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指挥部,我们会发挥好‘指挥部’机制,千方百计多谋划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各项工作,以更多、更成熟的项目去争取国家和省的政策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落地,尽快实现目标。”梅州市发改局局长张劲龙说。

未来如何构建大交通格局,赋能梅州未来,服务湾区所需?在“两个行动方案一措施”中,梅州提出了更多可能。

加快推进梅州至龙川高铁建设,扎实推进梅州梅县机场迁建和五华通用机场建设,打造广州连接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加快建设梅州至龙川高铁,早日实现到广州、深圳1.5小时的目标;推进瑞金至梅州铁路、龙岩至梅州高铁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厦门经梅州至昆明高铁成为东南沿海通往西南地区的快速通道,力争梅州至漳州高铁早日动工,打造深圳向内陆拓展的桥头堡;有序加密到深圳、广州、珠海、香港等地的航线航班,拉近与广深的时空距离;构建便捷公路网络,更好地服务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人员来梅旅游度假、投资兴业。

紧抓交通强市建设等发展机遇,梅州一个个“交通”任务清单正在出炉。离湾区,梅州又更近一步。

关键词

产业互补

用好“双区驱动”效应深入实施“三进一出”工程

去年9月,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在五华县挂牌揭幕运营,17辆印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LOGO的首发车队,满载新鲜蔬果出发前往湾区市场。据了解,从地头采摘运到香港市场,整个过程仅需12个小时。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这是梅州积极服务融入大湾区建设的一个写照。

粤港澳大湾区所需,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所能。梅州按湾区所需,尽梅州所长,找准切入口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三进一出”工程。

截至目前,成效初现:深化穗梅产业共建,加快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稳步推进,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7个;万宝高端冷柜、广州轻工智能家电产业集群等工业项目相继投产;与大湾区9市签订《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与南沙、前海、横琴自贸片区签订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利用1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中心等平台,把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寿乡水、无公害蔬菜等特色优质产品推向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

如何用好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效应”,是梅州发展的新课题。为更加主动服务融入大湾区,找准自己的特色和位置,今年全会上,梅州有了“行动指南”。

“两行动方案一措施”提到,在承接广深先进制造业转型、对接大湾区市场提升农业效益、顺应大湾区消费需求发展大文旅和大健康产业、推进产业链互补招商等方面,梅州做了全盘谋划。

在提升区域合作平台方面,梅州将扎实推进嘉应新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等平台建设。优化10个省级产业园区,优先保障产业承接用地。加快梅州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促进各县(市、区)工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创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在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梅州将围绕“”绿色产业体系,对接大湾区技术成果孵化和产业转移需求,拓展“企业总部在大湾区,生产基地在梅州”“研发孵化在大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生产基地在梅州,消费市场在大湾区”的产业合作模式,在互联网、电子信息、机电加工产业方面加强与大湾区合作。

“支持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是园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为园区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佳祥在全会分组讨论中表示,梅州高新区将继续深化产业共建,围绕“”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承接广州外溢的优势传统产业,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打造广梅生态产业创新空间,加快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所有入园企业提供对标广州的优质高效服务和人才支撑,推动更多企业通过园区项目向高端化升级,实现老品牌新活力,实现共赢发展。

谋定而后动,在今年全会上,与会人员对“双区”效应给梅州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前景充满憧憬。

关键词

民生合作

建设跨区域医联体推进教育多层面交流共建

去年12月28日,新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医院“组团式”紧密医院工作正式启动。医院的中医专家在依山傍水、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医院为当地百姓提供义诊服务。

医院将通过3年“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医院派驻了专家医院进行问诊、教学,以全面提升该院的中医医疗服务能力,构建中医药服务综合平台,挖掘和拓展大埔中医药服务潜力,提高县域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

事实上,在医疗卫生领域,由广州、医院紧密型医院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

“两行动方案一措施”中也提出,推动梅州与广州、深圳在民生领域的合作。其中提到,要深化医疗资源协作共享。梅州市将积极医院和医学院校,推动跨区域医联体建设,鼓励在梅州组建专科联盟或开设分院,开展互联网远程诊疗、智慧医疗。

深化医疗结对帮扶,医院、医院、深圳市医院与梅州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开展临床教学、会诊、学术讲座、送医送药下乡等交流活动。

教育事关城市未来的发展,是重要的民生大事。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中,梅州将积极争取深圳大学院校在梅州设立校区或分校。探索与深圳中小学、幼儿园缔结“姊妹”学校、“姊妹”园。

同时,借力广州、深圳的优势资源,加快推进嘉应学院紫琳学院、梅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建设,培养符合梅州及广州、深圳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支持梅州企业与深圳高职院校和技工学校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为企业提供专业人才。

在梅州市华佣职业培训学校,20多名妇女身着统一的绿色护理服在教室里认真听讲,不时记录笔记。一堂理论课程结束后,进入实操课,每人面前摆着一个洗澡盆,依据老师的指示,为手中的塑料仿真娃娃仔细、轻柔地清洗。

该校校长王纪芳介绍,学校创办于年,10年以来,培养了家政类人员2万余人,带动就业1万多人,其中80%面向珠三角地区就业。

借力广东省正在实施的“南粤家政”工程,梅州将对接广州市家政服务综合平台,鼓励高校、职业(技工)学校建设家政服务特色专业,深入开展以母婴、居家、养老、医护服务为重点的项目培训,打造“客家大嫂”家政服务品牌,建设“梅州家政服务超市”,促进转移就业,为广州市民提供优质家政服务。

“推进民生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以彼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反哺于彼。”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说,梅州推动与广州、深圳的民生领域合作,有利于加强梅州与广州、深圳的合作交流,补齐梅州民生短板,同时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打下基础。

■对话专家

此前,广东省委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这对于梅州而言,也是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机遇面前,梅州应当做好哪些准备?梅州要如何突破区位瓶颈,拥抱机遇?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和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

●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以最优营商环境迎接广深资源外溢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梅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两行动方案一措施”?

陈鸿宇:梅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两行动方案一措施”非常好,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维度,去思考怎么使梅州的工作能够更上一个台阶。

其中《中共梅州市委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行动方案》是总纲领,《梅州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和《梅州市支持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若干措施》是两个具体抓手。

梅州的广大干部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这是给梅州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从理解省委、省政府对这三个重要部署的意图出发,紧紧把握住这个机遇。

有些干部可能会有梅州远离珠三角城市的错误认识,产生与我距离远、不相关的思想。其实从全国的角度来看,梅州与广州、深圳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特别是高铁开通后,梅州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更近了。一定要形成紧抓机遇的共识,凝聚好合力。如果思想认识不统一、不重视的话,梅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就没有办法落实。

南方日报:在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支持广州推动“四个出新出彩”中,梅州可作出怎样的贡献?您有怎样的建议?

陈鸿宇: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广州、深圳提出的建设要求,都是希望这两座城市在更高的层次、更高目标、更高要求上,实现发展更上一层楼,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来使现有的各种资源要素能够用得更有效率、更有质量,使人民群众生活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梅州一方面要充分认识这个机遇,另一方面就是要思考在这个机遇面前,梅州能够提供什么,能够获取什么,实现可持续的、深度的合作。

第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一定要努力突破交通瓶颈,将梅州位于三省交界处的区位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要尽快修建与河源之间的高铁,推动瑞金经平远至梅州铁路、龙岩经蕉岭至梅州高铁动工建设,推进漳州经大埔至梅州高铁等铁路规划建设。

使梅州成为中国南方立体交通格局中区域性中心的位置,由长三角及江西、福建、安徽往珠三角地区,都要经过梅州的交通网络格局。

在产业共建上,首先要从梅州的资源禀赋出发,来发展相关产业,如发展南药的种植和深加工产。从广州、深圳产业外溢的发展空间上布局相关产业,特别是深圳地区,深圳发展正面临着转型升级,产业资源外溢得比较多,梅州可以发挥客家乡贤的力量,来承接深圳、广州的产业外溢。同时还要往产业共建方面思考,如核心研发可以在珠三角,生产环节到梅州来。

要承接深圳、广州的产业外溢,梅州首先要营造最优的营商环境来弥补经济发展区位的短板,以最高效、最热情的服务来招商引资。

当然,梅州产业发展,不仅要紧盯南部,也要靠北、靠东、靠西,以开放的姿态与周边城市合作。比如与潮汕、泉州、厦门等形成联动,合作共建跨区域的产业链条、产业联盟。

●梅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丘东涛

聚力补短板促苏区与湾区产业互补共融

南方日报:梅州应如何主动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丘东涛:如何主动服务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对接广州“四个出新出彩”中贡献梅州力量,此前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思路举措,建设“”绿色产业体系,构建“五星争辉”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已有答案。

湾区与苏区两者可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梅州要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定位的作用,可以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梯度转移,接受辐射带动,发展绿色产业,高起点高水平打造创新创业就业基地,增强苏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建设好梅州苏区,有利于为湾区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保障,让湾区群众共享生态发展区的绿色成果。

湾区与苏区的产业要做到互补共融,而非竞争关系,要积极参与大湾区产业分工合作,探索建立“总部、研发、营销在大湾区,基地、制造、配套在梅州”或“总部在梅州,研发、营销在大湾区”的模式,引进一批“龙头”项目,但梅州目前发展要素支撑保障还不够,土地、环境承载力刚性约束大,要积极发挥生态优势,重点对接绿色产业项目。

另外,产业要形成互补共融,交通必须先行。梅州长期以来因为交通的问题,一直是处在一个区位的劣势,梅龙高铁已动工,将为梅州融入大湾区,实现产业共建、互补共融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当然,交通越发达,也将面临“虹吸效应”的更大挑战,可能加速人口与产业的外流。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下,梅州要正视梅龙高铁开通前的这段窗口期,提前谋划,提高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顺畅营商环境和体制机制,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补齐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等短板,让产业分工更加明晰,布局更加合理。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马吉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