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sohu.com/a/111033359_362018
广东治理河涌,改善水环境,为老百姓提供休闲娱乐好去处。广东水利厅供图
广东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打造人水和谐的水环境。广东水利厅供图
专题
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的开端。我国纪念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
44家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10个县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创建省级验收;累计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43万公里;8宗重大水利项目按计划推进;全省河长湖长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28.9万个;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数字背后印证着广东河湖更清更美了,供水防洪更有保障了,水生态更加健康了……文/粤水宣
建设节水型社会三大用水指标连续15年呈降势
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引领社会形成珍惜水、节约水和爱护水的良好风尚。
广东水利大院新建透水路面、植草沟和雨水集蓄池,收集大院雨水处理后,用于绿化灌溉、景观用水和自动洗车等,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院内绿化灌溉,是通过埋在土壤里的水分传感芯片自动启闭闸阀进行;车辆清洗则通过无人值守的雨水自助洗车机完成,耗水量只是人工洗车的1/4;餐厨用水全部处理回用冲厕,实现一水多用循环利用;手机监控平台可随时随地对各楼层用水情况进行日常巡检……今年初,在广东省水利厅节水型机关公众参观活动上,首批60名进场参观的小学生,看着种种节水“神器”啧啧称奇。
年底,省水利厅节水机关建设以高分通过水利部验收,在珠江流域片排名第一,名列全国前茅。省水利厅节水机关建成后,预计年节水量3万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2.4万立方米,节水率37.5%。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同时,节水型示范单位的打造,更成为向社会开展节水宣传教育的窗口。
广东虽地处南方丰水地区,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均,80%的降雨量集中在汛期,大部分雨水以洪水的形式流入大海;枯水期降雨量少。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人均量的1/4,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对此,广东从加强水资源的源头管控着力,多措并举全力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底,经省政府同意,《广东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节水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推动城镇节水降损、推动农业节水增效等方面,形成“广东节水九条”,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广东节水型社会建设陆续取得新突破。通过强化现场调研督导、提供专业技术支撑、给予专项资金支持。截至年底,广东已有10个县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创建省级验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此外,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加强宣传培训等措施,已有44家省级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广东还鼓励各地探索利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节水型高校建设。目前已完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技师学院2宗合同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率达30%以上。信息化助力节水监管,全省通过公共管网供水,且年用水量12万立方米以上的家用水户的用水信息,已录入省水资源管理系统,其用水情况一目了然。
近15年来,反映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的广东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等三大重要用水指标,连续呈下降态势。
补齐短板保安全全省累计治理中小河流1.43万公里
“以前岸边的竹子把河道都挡住了,河堤也破旧。现在这里水清河畅,空气又好,暴雨也不怕水淹上来,我经常都来河边走走。”谈起石正河治理前后的变化,村民钟阿姨感触尤深。
暖阳下,梅州市平远县石正河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亲水步道、风雨桥、水车等与岸边连绵的景观带相映成趣,周围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处处如画。
近年来,该县以中小河流治理为契机,投入3.25亿元打造生态河流,既清淤疏浚、防洪固岸,又推出“十里水乡·梦里老家”“烟雨南台·石泉石美”等河流治理示范点,成为乡村振兴“点睛”之笔。
石正河的变化,是广东中小河流治理成效的缩影。
为补齐水安全短板,中央于年启动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广东自年底启动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至年底,广东省列入中央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累计完成公里;山区五市累计完成治理河长公里,占规划治理河长公里的.8%,提前一年完成治理任务。从年开始,广东将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经验和做法,复制推广至全省其他16个市,实施第二期中小河流治理。至年底,二期中小河流累计完成治理河长公里,占规划治理任务公里的41.2%,完成投资59.35亿元。
治理后的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全面提升,成功防御了多次台风和强降雨影响;河流经过的城镇和村庄的人居环境大为改善,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步伐提速增效。
水安全保障不仅深入乡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在大江大河上也越筑越牢。
年,广东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正在推进的重大水利项目达8宗,总投资规模超过亿元,是我省水利建设史上同步推进项目最多、投资最大的时期。
年3月18日16时许,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从20多米的深井底传来,“粤海1号”盾构机启动起来,巨大刀盘缓缓转动,向前掘进。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之一,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工后首台盾构机始发,标志着这一广东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
截至年底,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等3宗工程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如期完成其他年度工作目标;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引韩济饶供水工程、潖江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工程、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湛江分干线工程等4宗工程均按计划开工建设,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面上水利工程建设也“多点开花”。列入《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59宗小型病险水库项目已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审批,开工37宗(已完工20宗)。公里规划内海堤项目累计完成建设堤长公里,其中年完成52公里。70宗练江流域综合整治水利建设项目开工55宗(基本完工的有40宗)。揭阳引韩供水工程、韶关南水水库供水工程等一批区域性供水工程加快建设……
加强供水保障、补齐防洪短板,一项项水利工程,如坚强的卫士守护着粤水安澜,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水生态环境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
清澈的河水潺潺流淌,两岸彩桥飞架,林荫道临水而建,现代化的高楼错落其中。曾经是沿岸农村排污河的天沐河,经过雨污分流、岸线整治等工程,如今已是珠海横琴新区的一条亮丽风景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省级碧道试点之一;在深圳茅洲河畔,曾经的黑臭滩涂,亦蝶变成湿地掩映,碧道沿河延伸,茅洲河段也被列为省级碧道试点。
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最重要的抓手。年,大湾区和10个地市组成的“1+10”共公里省级碧道试点建设全面铺开,水生态改善带来的良好效益开始释放。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广州蕉门河、深圳茅洲河、珠海天沐河、佛山东平水道、东莞华阳湖等碧道试点已率先基本建成。如今,碧道不但成为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更成为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水岸联动发展的重要载体,碧道沿线正崛起座座滨水新城。
水生态、水环境的不断改善,凝聚着广东各级河长们不懈治水的努力,为碧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广东共设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河长名(含兼任湖长名),建立河长制两年多来,累计巡河万人次,巡河发现并整改问题28.9万个。
在各级河长的带头攻坚下,广东“清四乱”“五清”专项行动取得决定性成效——截至年底,全省共排查出“四乱”问题宗(居全国前列),销号率99.6%。在“五清”方面,全年共清理水面漂浮物.84万吨、河长5.37万公里、水域面积.13平方公里,规范整治入河排污口个,清淤疏浚城市黑臭水体条。
在各级河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省河湖水环境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省江河湖库水质总体趋好,东江、西江、北江、韩江、鉴江及珠江三角洲的主干河道水质优良,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整治有效推进,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广州、深圳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去年5月,广东省作为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5个省(区)之一,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今年,水利部已将激励名单上报国务院,我省榜上有名,有望再获殊荣。
浩浩珠江,奔流不息;人水和谐,幸福河湖。广东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奋力推动节约水资源、补齐水短板,优化水生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供水、防洪和生态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