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9/9204079.html
文/李永建
年,李晓明、韩安庆创作的反映冀南抗日的长篇小说《平原枪声》首次出版,成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作品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平原枪声》多次再版并被改编为连环画、电视连续剧、电影、评书等,在全国广为传播,影响了几代人。《平原枪声》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李晓明与战友们在冀南抗战时期艰苦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
枣北县敌后抗战的亲历者和领导者
李晓明原名李鸿升,是枣强县程杨村人,生于年12月,年参加革命工作,并于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李晓明历任中共肖张镇区委书记,分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冀南五地委青委书记及青年营营长,旅宣教科长、中共枣北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治委员等职;年夏,他南下大别山,历任金寨县委委员、麻埠区委书记、固始县南集团剿匪指挥部政委、金寨固始霍邱工委书记、剿匪指挥部政委、固始县委书记,剿匪除霸,进行土改,征运粮草,支援解放军渡江战役。建国后,李晓明历任中共河南省潢川地委秘书长、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武汉市郊区委第一书记、武昌区委第一书记、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南局农委办公室主任、广东省文化局副局长、湖北省文化局局长、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务。年起,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平原枪声》《破晓记》《风扫残云》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晓明不仅是小说《平原枪声》的主要作者,更是枣强县抗日战争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读李晓明回忆录《回忆》一书后就不难发现,李晓明以自己和战友们的战斗经历为蓝本,把自己和战友的形象糅合在一起,塑造了游击队长马英这个艺术形象,从马英身上,更多地能看到李晓明自己的影子。取枪、智斗白吉会、狱中斗争、七打肖张镇、策反……这些战斗都是李晓明亲自经历或参与指挥的。
◆李晓明
《平原枪声》中“三打肖张镇”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但真实的历史是七打肖张镇。李晓明作为主要指挥员参加了攻打肖张镇的历次战斗,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智取肖张镇据点和肖张镇歼灭战。据《中国共产党枣强县地方史(第一卷)》记载,年春末,地委召开县委书记会,号召开展“百支枪活动”,要求青纱帐期间,每个县委缴获支枪。会上李晓明积极表态,表示一定完成任务。
当时枣北县大队只有三四十人,怎么能缴获敌人支枪呢?敌人有一二千人,靠硬打当然行不通,必须找到敌人的弱点,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行。李晓明带着刘英和两名侦察员趁夜间涉水越墙去肖张镇据点侦察,肖张镇据点是日军强占了原肖张镇教堂改建成的,四周建有很高的围墙,外面是深深的濠沟,易守难攻。李晓明发现据点内围墙门外有一座废弃的房屋,决定在此设伏攻克据点。县大队在流常据点方向故布疑兵,带领民兵白天公开行军,故意开枪诱敌,还派了几个村长到据点内谎报军情,使流常据点之敌误以为是正规八路军部队到来,龟缩在据点不敢出来。县大队声东击西,在夜间开至肖张镇,7月15日凌晨,28名指战员潜伏到肖张镇据点内围墙门外废弃房屋内。拂晓,东北风大作,乌云翻滚,天昏地暗,值班的伪军认为流常据点告急,本据点平安,按时开了大门,放下吊桥,不料28名指战员冲了进去。经过激烈战斗,伪军见大势已去,只好扔下武器全部举手投降。这次战斗缴获枪64支,县大队无一人伤亡。
正是在一次次或大或小的战斗中,我军部队得到了锻炼,战斗能力大大提高,这也为日后的肖张镇歼灭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后,随着抗日队伍的逐渐壮大,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战争形势的转变,让肖张镇据点的日军无法和县城据点保持正常联系,随着粮食供应的枯竭,据点的日军最终决定外出抢粮。李晓明决定对上级求援,调集全县兵力一举歼灭敌人。
4月12日早晨,肖张镇据点的多名日军和伪军外出抢粮,据点只留下少部分人员看守,枣南大队和七八区中队飞速行军40里赶到和枣北县大队汇合,由李晓明等指挥作战,最终全歼敌军。这次战斗是枣强县军民对日伪进行的最后一次大歼灭战,被誉为“黎明前的一曲凯歌”。同年6月25日,日伪军溃败,全县解放。
枣北县大队在残酷的战斗中,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损失和牺牲:仅在年,就遭受了三次毁灭性的打击,在年“八卅合围”中,枣北县大队遭受了全面抗战八年中最大的一次损失:县大队干部伤亡过半,冀南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耀元也壮烈牺牲了。战争年代,李晓明共牺牲了五位警卫员,牺牲在抗日战争期间的警卫员就有四位,战斗的残酷可见一斑。
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李晓明多次遇险。年3月,枣北县委在唐家林召开县委会,李晓明等七人连夜赴会,在小王均村遭遇敌人,李晓明和战士老魏等三人不幸被俘。为了威吓李晓明,日军在他面前残忍地杀害了战士老魏,老魏的鲜血流到了李晓明的脚下。日军把军刀架在李晓明的脖子上威胁他,他依然面不改色,英勇不屈。李晓明被俘后没有暴露身份,在监狱中仍然坚持对敌斗争,后被营救出狱。他在敌人内部做了很多地下工作,在伪“壮丁训练所”里成立了抗日同盟会,安插下了很多内线,这是枣北县敌伪工作的开始。
年,在冀南“四二九”反扫荡战斗中,为了突破日军的“铁壁合围”,李晓明在敌人夹缝中左冲右突,多次与敌遭遇;年6月刚刚担任枣北县委书记,就吃了一个“当头炮”,在东良党村被日军包围,幸亏他机智勇敢,与日军当面周旋智斗才平安脱险;在枣北县七区娄家疃,曾经三次遇险。敌人抓不到李晓明,就在他的家人身上发泄,仅在年,就把他家抄了三次,让他的家人无家可归,还把他二弟抓到县城里去严刑拷打。
枣北县大队在李晓明的正确指挥下,在根据地人民的全力支持下,一次次涅槃重生,由一开始的两个班发展成3个中队余人。县大队攻据点,拿炮楼,在日本投降前,就解放了枣北县全境。枣北县有伪军9个中队0余人,被枣北县大队整建制消灭的就有6个中队,再加上零星的小战斗,枣北县大队八年来把所有的伪军部队消灭了一遍,打死了日军中队长中村,仅刘里仓口歼灭战和杜烟战斗两次战斗就歼灭日军50余人。
以枣北县抗战历史为蓝本,创作《平原枪声》
年以后,党号召在青少年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李晓明经常应邀到一些学校去讲革命战争故事。台下的青少年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把最心爱、最崇高的红领巾给李晓明戴上,希望能经常听到他的革命战争故事。李晓明想,如果能把这些革命故事写出来,不是会对更多的青少年有帮助吗?烈士们伟大精神的激发,青少年们的企盼,责任心的驱使,使李晓明产生了以亲身经历创作小说的冲动。动笔之前,他先有选择地看了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例如《平原烈火》《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林海雪原》等,这些书都给了李晓明很大启发。特别是曾任冀南第五军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的李尔重同志写的《在德石路上》《翻身自卫队》,对李晓明触动非常大,因为抗战时期李尔重和李晓明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人家能写,自己为什么不能写呢?李晓明进一步坚定了创作的决心。
创作刚开始的几个月里,李晓明的脑海变成了一个大舞台,七打肖张镇据点、景官村伏击战、刘里仓口歼灭战……难忘的战斗场面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地反复上演;绰号“小砍刀”的抗日英雄张岚峰、枣强杀日军第一人的李朝宗、人称“七星子”的抗日老英雄张永言……战友们的形象好似放电影般在李晓明眼前一遍遍回放。沉浸在过往战斗回忆中的李晓明经常夜不成寐,坐卧不宁。故事千头万绪,纷乱复杂,不知从何处下笔。慢慢地,李晓明找到了故事的头绪,脑子里有了整体的构思,在这个基础上,列了个提纲和人物表,在年夏天开始了小说的创作。
李晓明当时任中共武汉市委党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工作繁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创作小说。武汉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城市,溽热难耐,沉浸在创作状态的李晓明顾不上这些,进行着艰苦地创作。他第一篇写的是攻打枣强县肖张镇的战斗。这次战斗是李晓明亲自策划和参与指挥的,战斗的细节他都非常了解,他一气就写了万余字,交给了语文老师李昌伦修改。几天后,李昌伦老师说:故事写得很生动,他家的小孩子非常喜欢看,说一看开头就被吸引住了,如果还有类似的战斗故事,希望能继续写。李晓明把亲身经历的十几个抗日故事串连起来,没有做任何艺术加工,写了十几万字,名字叫《一个抗日游击队的故事》。
李晓明每写完一章,就把稿件拿给战友和身边的同事们看,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使李晓明受益最深的是老战友李尔重的意见。李尔重也是冀南抗战的亲历者、指挥者之一,他说:你写的这不是小说,人物刻画得不够生动。写小说要把人写活,要体现出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不能千人一面。他举例说: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都是青年女子,但性格各不相同,即使把她们的名字盖住,也知道哪段话是谁说的,这就叫性格特点;他还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鲁智深都性格鲁莽、勇敢勇猛,但他们也有一些不同点:鲁智深是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李逵是率直真诚,脾气火爆。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晓明按照李尔重的意见,把故事做了一些艺术加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一些,重新改了一稿,约20多万字,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主席于黑丁的首肯并推荐给了湖北出版社。遗憾的是,稿子不久就被退了回来,李晓明又充实了一些内容,又改了一稿30余万字,由于黑丁主席推荐给了上海文艺出版社。不久,稿子又被退了回来。在这期间,李晓明又先后调任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武汉市郊区区委第一书记等职务,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小说的修改。年,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派韩安庆同志帮助李晓明修改稿子。韩安庆比较年轻,写过几个短篇,有一定的创作经验。李晓明和韩安庆一章章地仔细研究修改方案,经过字句斟酌,推敲琢磨,形成了《平原枪声》第四稿。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专门为《平原枪声》定稿召开了两次座谈会,反复征求与会者的意见,李晓明与韩安庆听取意见后又改写了第五稿、第六稿,送到上海《收获》杂志社发表。由于读者反映很好,北京作家出版社于年10月出版了《平原枪声》。这样,历时三年的艰苦创作,六易其稿的《平原枪声》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平原枪声》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是不可多得的红色经典
《平原枪声》是枣强县抗日战争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华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之歌,弘扬了民族抗战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平原枪声》出版后,被改编成连环画读物、电视剧、电影、评书,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教育和感动了几代人。年12月,天津美术出版社率先出版了《平原枪声》连环画,由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的著名连环画家傅洪生手绘,全书共分五集:1、舌战红枪会;2、郑敬之智斗群魔;3、杜平巧破铁壁阵;4、赵振江神枪退敌;5、黎明前的战斗。由于绘画精良,故事曲折,这套《平原枪声》连环画出版后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销量很大。之后,河北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等又出版了很多版本的《平原枪声》连环画并多次再版,使几代青少年受到了红色教育。
◆年,拍摄电视剧期间,马志凯(左)与小说作者李晓明合影留念。
年,马志凯把《平原枪声》改编成电视剧本,受到当时衡水地委相关领导的重视,决定将其拍成电视剧。年9月,电视剧《平原枪声》开机仪式在原衡水地区招待处举行,时任中共衡水地委副书记解玉琦主持了开机仪式并讲话。小说《平原枪声》作者李晓明、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郭维、原河北省文联秘书长刘春风,都在开机仪式上发言祝贺。在开机仪式中,李晓明第一个发言。他说,剧本我看了,对小说作了不少删减和改动,又增加了不少动人的情节和细节,改得很好。
在电视剧拍摄的一个多月中,李晓明非常重视,跟马志凯一起在现场指导。李晓明还邀请战友刘英、张静一起到枣强、衡水、南宫等地,选取当年和日军战斗过的地方,作为拍摄场地,再现了《平原枪声》小说里描写的冀南地区抗日战争的场面。李晓明对拍摄工作特别认真,经常在夜里找马志凯商量剧本的修改意见,拍摄战斗场面时他更是场场必到。他表示,抗战时期,冀南地区打的是“沟壑战”,就是在村与村、路与路之间挖出交通沟,村路相连、村村相连,打起仗来可攻、可守、可退,与“地道战”发挥的作用旗鼓相当。为尊重历史事实,第二天剧组就组织群众在肖张镇东李纸房村挖出了交通沟,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场景。年,电视剧《平原枪声》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轰动大江南北,各省市地方台相继播出并多次重播。广东省还将其改成粤语,观众反映良好。
1年,由何群执导的《平原枪声》电影问世,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年,海润影视又再次把《平原枪声》搬上了荧屏,先后在山东影视频道、黑龙江、贵州、湖北、云南、深圳、重庆六家卫视播出,收视率非常高。《平原枪声》还被单田芳改编成评书播出。多年来,《平原枪声》所演绎的革命故事弦歌不绝、历久弥新。《平原枪声》中蕴含的对党忠诚、矢志不渝、宁死不屈的革命斗志,不仅融入到衡水人民的血液之中,也成为了激励大家建设家乡的精神动力。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