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蜡刀,蘸一下蜡,在布上或画线或勾勒,再蘸,再画……同学们围坐在长桌两旁手握蜡刀,在麻布上勾勒自己理想的图案,随着动作的重复,一幅幅蕴含苗族文化的图案在画布上浮现出来。
这是近日毕节市织金县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织金县平远古镇指承蜡染刺绣馆开展民族非遗场景体验活动的镜头。绣娘杨发秀、王艳、朱艳、杨厚琴等在现场跟学生们演示了苗绣技艺,还手把手教授同学们苗绣方法,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苗家蜡染历史及文化讲座,通过学习手工蜡染体验,秉承传统,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蜡染
村民们在合作社画蜡为生,织金蜡染畅销海内外
民间艺人给学生演示苗绣技艺
蜡染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纺织印染技术,先用蜡刀蘸着熔蜡将你想要的图案画在布上。然后把画好的布浸泡在蓝靛中染色,再晾干,一般浸泡和晾干的程序需要来回20次左右,最后经过脱蜡,晾干,布就染好了。
“绣、插、点、挑,丰富多变,针法十分讲究,参加这个实践课,既让我们对蜡染产生了兴趣,又能学到苗族文化。”四年级学生赵若曦说。
“通过体验课,同学们不仅尝试了苗绣创作的奥妙,还体验了苗绣的精湛技艺。”共青团织金县委书记王家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学生在参与蜡染刺绣的过程中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震撼,启发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思考,增强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弘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瞧,学生们练习得很认真
现场演示指导学生蜡染制作
“蜡染,刀尖上的艺术,我校把蜡染工艺引进课堂,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带队的织金县第一小学校长黄丽娟说,传承民族文化把蜡染引进课堂,一头连接乡村巧匠,一头连接城市生活,面向市场普及蜡染刺绣等本土工艺,让手工技艺活化,让城市生活美化,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要使“非遗传承计划”成为社区教育的贵州特色。
在共青团毕节市委、共青团织金县委的推动下,织金县第一小学采取“示范+实践+指导”的方式,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苗族蜡染、苗族刺绣技艺。蜡染刺绣是苗族的一张名片,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织金县第一小学把“苗绣”引进校园,进一步拓展了学生视野,引领学生成长。
绣娘教蜡染娃娃学非遗
学生们认真听非遗文化讲座
学生在认真学习
据了解,自5月10日织金县首家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在指承蜡染刺绣馆挂牌以来,常有学生来到指承蜡染刺绣馆,在教师和民间艺人的指导下学习刺绣、蜡染等。贵州指承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指承蜡染刺绣馆”是织金县旭升中小企业商会投资成立的非遗体验空间,集作品展示、技艺体验于一体,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指尖上的贵州毕节织金“非遗”。
织金蜡染刺绣年12月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学生能常年开展苗绣传习活动,织金县专门在指承蜡染刺绣馆开设传习工作室,邀请当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为学生们讲授苗绣的文化、图案、刺绣的主要技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懂得苗绣的美,让学生在传统苗绣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把“苗绣与现在生活”结合起来,在学习苗绣的过程中传承民族文化,使古老的苗绣真正“活起来”。
织金县第一小学的学生们在指承蜡染刺绣馆开展民族非遗场景体验活动
共青团毕节市委负责人表示,在织金县平远古镇建立非遗体验馆,是打造以非遗展示、非遗研学、手工体验为主题的展馆和体验基地,旨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遗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把旅游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载体,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通过体验、研学等活动方式,创造自我展示平台,把面塑、布艺、钩编、剪纸等手工艺术传授给孩子们和手工爱好者,使更多的人来加入手工艺术的行列,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手工技艺传承下去,繁荣当地文化艺术的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黄杏
编辑鲁媛
二审刘诗雅
三审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