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zg/200416/7846792.html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广东常住人口增加了余万人,增长20.81%,人口增量位居全国首位。但是具体到个县级行政区,则出现一定分化,有71个常住人口正增长,49个负增长(揭阳市榕城区、揭东区两地因行政区划调整,无法进行纵向对比,故剔除在外)。
人口向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的趋势愈发明显,人口正增长的区域高度集中珠三角以及各地级市的市辖区;人口负增长的县域主要分布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但让人意外的是珠三角也有个别市辖区出现了常住人口大幅减少的现象。
南沙人口十年猛增2倍,兴宁减少18万人口
与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常住人口增长量前十的县级行政区全部集中在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广州、佛山,其中深圳、广州分别有4个区上榜,佛山占据3席。深圳龙岗区以超过万的常住人口增量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深圳宝安区和广州白云区,各增加了万和万人口。
十年间,常住人口减少最多的10个县级行政区,9个在粤东、粤西、粤北,1个在珠三角。其中有7个县级行政区减少的常住人口超过10万,梅州兴宁市以超过18万的人口减少量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揭阳揭西县、梅州五华县分别减少了15万、13万人口。让人意外的是,广州越秀区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且10年减少了近12万人口,是广州、佛山、深圳、珠海4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人口减少的市辖区。
与十年前相比,全省有15个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增幅超过50%,其中14个位于珠三角。增幅前十名中深圳占了5席,广州占了3席,珠海、惠州各有一区入围。南沙区人口增幅最大,从年的将近26万人口增长到年的84万,增幅高达.74%;深圳光明区、龙岗区,珠海金湾区人口增幅均超过%。河源源城区是唯一一个人口增幅超过50%的非珠三角县域,年,该区常住人口仅有46万人,年增长到了70万。此外,清远清城区、湛江赤坎区作为本市的中心城区,10年来常住人口增幅都超过30%。
十年间,常住人口减幅超过10%的县(市、区)有13个,其中粤北集聚了10个,河源占了4席,梅州占了4席。河源东源县人口减幅最大,从年的44万减少至年的34万,减幅高达20.90%,紧随其后的是梅州兴宁市、揭阳揭西县,减幅分别为19.05%和18.23%。
深圳最“年轻”,梅州最“年老”
结合此次“七普”的情况来看,广东已有18个县级行政区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14%。在区域分布上,粤北有11个之多,粤东、粤西各3个,珠三角地区1个。具体到粤北地区,梅州尤为突出,下辖的8个县(区、市)中有6个超过14%,其中大埔县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达17.05%,为全省最高。
珠三角相对“年轻”,尤其是深圳。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低于10%的县级行政区有18个,其中深圳就有9个。此外还有惠州惠阳区、珠海金湾区、广州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佛山南海区、顺德区。
广州、深圳的人口红利相对丰厚。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最高的10个县(市、区)中,深圳市占6个、广州市占3个、珠海市占1个。依次为深圳光明区83.48%、宝安区82.45%、龙华区81.60%、广州白云区79.85%、天河区79.83%、深圳坪山区79.39%、珠海金湾区78.31%、广州番禺区78.13%、深圳龙岗区78.07%、南山区78%。
南山区每2人中约有1个是大学生,陆丰市“读书”最少
广东省个县级行政区中,深圳南山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高达人,排名全省第一;广州天河区次之,为人;深圳福田区为人,位列第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汕头潮南区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仅为人,为全省倒数第一;揭阳惠来县、汕尾陆丰市则分别位列倒数第二、倒数第三,为人和人,远低于全省人的平均水平。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方面,深圳南山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3.26年,超过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2.88年,位列全省个县级行政区中第一名;广州天河区、深圳福田区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为13.06年,12.88年。
汕头潮南区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列全省倒三,为8.43年;揭阳惠来县位列全省倒数第二,为7.96年;汕尾陆丰市仅为7.74年,为全省倒数第一,远低于全省10.38年的平均水平。
粤西多县男女比例失衡,南澳、平远、蕉岭最平衡
在粤东西北的86个县级行政区中,人口性别比超过(编者注:以每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的县级行政区共有13个,其中9个位于粤西地区,2个位于粤东地区,2个位于粤北地区。其中人口性别比最高的是肇庆四会市,为.34。汕头南澳县,梅州平远县、蕉岭县男女比例最为平衡,人口性别比分别为99.97、99.50、99.08,最接近。
珠三角36个县级行政区中,有25个人口性别比超过。其中佛山市5个区的人口性别比皆超过,深圳光明区性别比居全省最高,为.25。据广东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对我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的解读分析,广东受产业结构重型化、对男性劳动力需求量增加的影响,外省流入人口男性多于女性,从而推动人口性别比上升。
来源:南方农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