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张氏源流对接暨晁公、资公世系研讨会会议纪要
年7月28—29日,正值盛夏,连城张氏联谊会应省内外宗亲之约迎来外省、外市、外县张氏宗亲,欢聚一堂,共同研讨连城张氏源流及晁公、资公后裔外迁支系。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宗亲有:广东大浦念三郎后裔;广东茂名念三郎(另一支)后裔;广东平远法真公后裔;广西融安和上海落户的法真公后裔;广东平远小八郎后裔;江西于都晋(进)兴公后裔;漳州平和琯溪铁崖公后裔;漳州平和马堂文通公后裔;漳州平和白水宗亲;龙岩东肖三户祠东源公后裔;共计42人。连城本地宗亲近30人参与研讨。所有与会宗亲,为了理清世系祖源,正本清源,不顾遥远、年高,冒着酷暑,自带经费,其精神品德令人敬佩。
我们的祖先早在古代为躲避战乱、灾难,从中原往南迁徙,渡过长江、翻越武夷山脉,一路南下。于宋时期进入福建宁化,转徙连城,继而又繁衍延绵至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浙江、江西等地扎根。由于时代久远,旧谱散失,加上“文化大革命”,一些仅存的家谱、宗(族)谱也遭劫难。以致寻根溯源困难重重。但各地张氏宗亲仍然不畏艰辛,秉着追思、缅怀、崇敬先祖的心愿,努力追寻,不断探索。参与此次研讨会的宗亲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者,也包括由于工作、家庭或身体等原因许多无法拨冗参与研讨会的宗亲。
此次研讨会历时二天,内容丰富,成果亦丰。7月28日借用连城县森林公安分局六楼会议室进行研讨。上午连城张氏联谊会张宝胜会长致欢迎词和介绍连城张氏总祠筹建情况后,接着由张长明宗长代表连城张氏联谊会作《连城张氏源流概况及对晁、资世系热点问题的见解》的发言,之后由张宗宗宗长发言,介绍连城县朋口镇张家营村概况及祖源情况。下午宗亲代表发言,依次是漳州平和琯溪张建明宗长、广东大浦张上新宗长、广西柳州融安张祥明宗长、连城丰图张恒树宗长等。他们各自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和建议。之后与会宗亲热烈讨论交流,查对宗谱。未尽事宜继续在住宿旅馆交流对接。7月29日上午与会宗亲相聚在连城张家会馆继续热烈讨论、分头查阅族谱。为了更加深入,许多宗亲代表放弃休息时间到张家营村、张坊村参观走访。参观了张家营村的张氏宗祠“崇报堂”和张坊村的“敦睦堂”、“三问堂”,并合照留影。
此次研讨会,经过查阅宗谱和讨论交流,形成以下一些共识。
1、谱牒属历史学,不凭主观意愿,无需刻意雕饰,只求历史真实。正本清源应以还原历史为宗旨,以旧谱史料为依据,有多少记载说多少话。创立新说,丰富、发展或否定前人记载,均需提供充分确凿的依据,并经同宗族裔共同论证、认可。
2、正本清源,必须理清世系脉络。鉴于历史形成的交叉穿插和开基祖与先代祖脱节以及宋元时期“以男为郎,以女为娘”名号雷同或近似的现象较为普遍,必须把先祖放在世系中考量,即其所自所出并参考辈系、年代等来衡量,是否同一人,自见分晓。凡世系颠倒、混杂的,须经论证澄清。
3、同宗各支族谱要相互参照印证,形成证据链。一种版本,一家之言,可能是依据,也许还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尤其当今信息繁杂,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更需把前人旧谱记载与今人的引申、套入和结论区分开,以免强加前人,误导后裔。
4、在源流世系对接中,对接双方必须记载相符、相接,衔接不上的,说明并非同一祖源,可能只是祖地,要把祖源和祖地分开。
5、在前段修谱热中,急于求成出现的一些偏差,特别是否定本宗历史记载的,应及时纠正,还原历史,以免以讹传讹。
6、求大同存小异。同在一个世系内,旧谱各有所据的,可率由旧章,待今后有更多佐证,形成共识时再求统一。
7、借鉴前人修谱经验,以现有依据仍无法作出定论的,存疑存缺。
具体对接情况及成果如下:
(一)、澄清了晁公、资公世系与端公、孟祥世系相互穿插、对接之误。
多年以来,资公世系是否出自端公、孟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大埔张益祥的撰文、张坊张扬春整理的“三十郎公源流考”,东肖张罗收集整理的《壮公世系—九龄公脉至化孙公》、《睦公世系——尧建五郎》,张东民主编的东肖“三户祠”世系谱等,以及近年来大埔张乃焯整理的《良公至念三郎公世系》、平远张岳峰提供的《广东平远张氏源流》,长泽宗亲撰写的《张氏南团水西三十郎探讨》等,相互比照,以及上杭化孙公宗亲会修谱研究组年综合考证,化孙公世系所列,“景昌公生子一,端(瑞);端公,字臣楷,居陕西宝鸡县镇北,宋徽宗重和时携子孙南迁福建汀州石壁今南田村居住,为宋张氏入闽始祖。生子二,孟祥(邦辅),仲祥(邦辂)。据兴国谱载,生第三子邦钦。”而新编宁化君政公总谱(电子版),与化孙公谱完全一致。所载孟祥,端长子,字邦辅,——崔肱——凭——贤——长子标……”可见,硬把资、荣五郎公套上端公孟祥实在对不上号。查同宗有关族谱,这种记载,首见于民国甲戌(年)三修《长郡张氏族谱》,百二九代景昌子二,百三十代端公名楷,字忠承,瑞公。“百三一代端公长子孟祥名资,子一,荣,号五郎,子八(圣字辈)……”
而这种记载与本宗记载对照,放入世系来考量,自然难以立论。东肖著名归侨张罗宗长对此曾作深入研究,正如他年5月给本会的信中指出的“长沙郡谱载孟祥(端公长子)名资(生于北宋徽宗癸未年),比壮公谱的仲祥(端公次子,生于神宗戊午年(年),兄比弟小26岁,年代对不上,故而套孟祥传承是错的”。
再者,据吴地谱载:晁公(北宋庆历七年丁亥)----
鸣(鸿)公------资公(贤、三十郎,北宋崇宁二年)----荣(营,号五郎南宋建炎丁未)。宁化君政公谱(电子版)载:端,字臣楷(北宋仁宗嘉佑戊戌)生子二,长孟祥,次仲祥……。如若把荣公接端公后孟祥下,其上溯祖依次是荣公()--资公---鸣公---晁公----肱公---孟祥----端公()。荣公至端公时隔69年,中间跨越7代,6个生育期,平均每隔11年5个月为一代。显然不符合实情。
(二)、现在连城县朋口镇张家营村始祖七郎荣亨与圣亨的关系得到理清,圣千、圣亨的后裔去向明确。
七郎(荣亨公)乃张家营开基祖。据现存清康熙丙寅岁(年)《清河张氏族谱》、同宗各支族谱与宁化《张公君政总谱》相对照印证,七郎(荣亨)公,生于南宋绍兴己卯岁(年)或绍兴丁卯岁(年),“由莲花村——县郭伍屋街大树下迁入河源里张家营”。在九龄三传即:极---藏器——万福(敦庆)之后与化孙公系分股。至于圣千、圣亨兄弟俩同时迁居张家营,圣亨即荣亨一说,始见于民国初年的上杭吴地谱。但与张家营谱根本对不上号。张家营谱记载:七郎,号荣亨,娶伍十二娘,生一子八郎,父亲是宣义。而上杭吴地谱记载:圣亨,名发,号小十三郎,娶王氏,生三子,即三郎、四郎、八郎,父亲是荣公。故此,圣亨不能等同于七郎(号荣亨)。而圣千、圣亨的后裔已从张家营迁居上杭吴地。张家营是圣千、圣亨后裔的祖地。
(三)关于南团水西(张坊)三十郎公
三十郎(五郎、仲五郎),约生于南宋光宗庆元二年,丙辰岁(年),配郭氏、续缪氏、罗氏,生子五:大一郎、大二郎、大三郎、大四郎、十七郎。约于年前后,由石壁迁入连城南团水西。据明朝成化、万历以来谱载证实,张坊三十郎公,既非资公(亦号三十郎)更非吴地谱指的圣千之孙,亦非由张家营迁入。而是资公之孙,五郎(荣)公之第五子,一郎(圣千)之五弟,由石壁中琴堡(今田背村)迁入水西。墓葬张坊与魏坊交界处——魏坊山。祖妣罗六娘与子十七郎合葬于张坊上头山,至今皆保存完好。连城敦睦堂(张坊)谱(年版),限于当时条件,所称三十郎为圣千之孙,居连城张家营四代之后迁入张坊,及九子之说,仅依吴地谱所云,皆误,应作更正。
(四)铁崖公及其上祖
据吴地谱载:晁公(北宋庆历七年丁亥)----
鸣公(或鸿公,号二十四郎,生于北宋熙宁十年丁巳)------资公(贤公、号三十郎,北宋崇宁二年)----荣(营,号五郎南宋建炎丁未)-----八子:圣千、圣祥、圣云、圣集、圣元、圣亨、圣利、圣珍。圣千(号小十三郎,生于宋绍兴壬申年)---二十郎(十二郎,字炳淮,生于宋淳熙乙未)。又据龙岩东肖张罗的祖父张德辉手抄本载:十二郎,居上杭吴地,生于宋末;其子三十郎,号马烈,迁居永定太平里孔夫,生于宋末年间。三十郎生三子:长石孙(行第一郎,居孔夫),次清孙(东源)(行第十一郎,迁居龙岩州表政里白土溪兜营,三文孙(据祖地代代口口相传迁居漳州平和小溪)。据建明宗长今年8月初到龙岩东肖、永定孔夫调查考证:初步确定马烈公号铁崖。理由如下:龙岩东肖谱有载,马烈公号铁崖。龙岩东肖东源公(清孙)于年由永定孔夫打槌坪迁来的。在永定孔夫祠堂,神龛里有二世祖平和小溪的神主牌(手写)。据查考,马烈公生于年,年由上杭小吴地移居永定孔夫,年迁居漳州平和。(其在孔夫拍照,列下)
(五)广东平远法真公与化孙公关系
因古修谱,交通信息不便,加之社会因素,谱有多种记录者,难勉有其真伪之疑,今,有谱记迁九乡祖张法真公,为化孙公四房祥云公之后,啟通公之子,法真公生于元朝大徳年间,啟通公生于明朝洪武年间,法真公比啟通公早出生九十几年,再以法真公生于年,化孙公生于年,中隔年,法真公记为化孙下第十代,中隔九个生育期,平均13年6个月20天一代人,是不符合生育事实,又有把法真公记入化孙公下十七房彼云之子腾玉下,为庆承(名志道)之子,由腾玉到法真公,中有全上、昊轩、庆承,共五代人,四个生育期,以腾玉生于年,法真公生于年,中隔25年,平均6年3个月一代人,因此,迁九乡开基祖张法真公与啟通及庆承(名志道),记为父子关系不能成立。
(六)小八郎之祖源及迁徙路径
据相关旧谱载,荣(营,五郎)公生八子,依次为:圣千、圣祥、圣云、圣集、圣元、圣亨、圣利、圣珍。圣珍排第八,故称小八郎。旧谱皆载,留居祖宅。但后迁武平岩前(小八郎和其子十九郎之墓皆在岩前境内),其孙念二公辈再迁程乡神岗,以至今平远,应予肯定。其依据:一是平远河头康熙五十五年版族谱,通族绅士合序提到“今阅宁化张氏总谱……我族始于张嵩公,其谓营公八男,迁于古梅州后开平远,即小八郎无疑矣。”平远张文望先生读该族谱后综述,查祖上来历《总传篇》更为详细,载有小八郎公是张贤(资)公之孙营(荣)公之子,神岗张氏族谱乾隆二年(年)张光裕谱序载有“神岗张氏由福建宁化中琴堡迁来”。二是小八郎及其子十九郎皆有墓。只是“年重修小八郎祖坟时,河头去了10多人,见老碑已断裂,并无腾玉之名,是当时主事者加上腾玉的”。现在小八郎众裔皆已认定,小八郎是晁、资一脉,而不是化孙公一脉。这样看来,平远两支,三十郎——大一郎——六一公——法真(敏政)公—脉和小八郎——十九郎公一脉,本是同胞兄弟,皆属晁--资---荣公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