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走进博物馆,总会被一种浓重氛围所吸引。那些文物,静静地躺在玻璃窗后面,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讲述着各自的故事……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砺,每一件文物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它背后还有多少令人惊叹的秘密?
今天,是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贵阳晚报》“馆长说文物”栏目也正式开启。我们将邀请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长、专家带领读者一同穿越时空,了解民博馆里那些“明星”文物的历史故事,畅读多彩贵州绚烂的历史文化。
位于贵阳市遵义路筑城广场南广场的贵州省民族博物馆,成立于年,现有藏品件套。馆内陈列着中国西南各少数民族,特别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等)的生产生活实物资料。
本期“馆长说文物”,邀请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田军和副研究馆员刘南勇解读馆藏《贵州全省道理总图》(绢本彩绘)复制图。全图展示了清初贵州省全景包括省、府、州、卫的道路、城垣等基本历史样貌。该图原件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原来的贵州首府贵阳什么样?贵州曾经的边界在哪里?山形、河流有着怎样的走向?在《贵州全省道理总图》中都有着精彩呈现。
令人震撼的《贵州全省道理总图》
走进博物馆大楼二楼及三楼展厅,这里呈现着贵州18个世居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的《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 《贵州全省道理总图》陈列在该展的序厅中,高厘米、宽.5厘米的一大帧图,被中线分为左右两部分,几乎占据了展厅的一面墙壁,令人震撼。据田军介绍,原图绘制于清康熙年间,距今余年,原为完整的一大帧。抗战前夕,为确保故宫文物安全,巨制图被从中裁切装裱成左右两大幅,以便于保存和运输。准确地说,现在展现的是一张“拼合图”。总图的制作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法绘制而成,绘有山川河流等自然风貌、道路寺庙等人文地理。以墨线、色彩展现山形、水文;以红线代表省、府、州、卫分界;以墨点、虚线表示道路、寺庙古迹以及府、州、卫的城垣等。文字注记则以墨书竖写于粉底色红框内,一目了然。 总图集中展示了清康熙年间贵州省全境的基本样貌,为官方界定的贵州行政区域。图中详细标示了贵州重要的城镇聚落,包括重要的府、县区位图以及与邻府、县的方位距离,连接府、县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走向,同时还绘制了贵州境内的主要河流走向。“可以看出,当今不少地图的绘制方法,还沿袭了这样的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田军说,该图对于研究清代贵州疆域和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记者看到,位于全图中心位置的“贵州省首府贵阳”,环城城墙由五个城门连接。东门外的文昌阁、城内的黑神庙、大兴寺、贵阳府、都司、按察司等都有清楚的标注,而流淌于城外的南明河上标有“来凤阁”,却没有“甲秀楼”。↓↓↓↑↑↑点击查看大图↑↑↑
位于总图右上角的梵净山,高耸入云,金顶上的释迦殿、弥勒殿清晰可见。↓↓↓另外,安顺府、都匀府、兴义府……其各自城墙内的建筑都有着详细的标注。“总图”被1:1复制还原 成为民博“明星”
《贵州全省道理总图》从台北来到贵阳,源于一次展览。 年6月至9月,正值台北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应邀前往举办了一场具有浓郁贵州民族特色文化的“银灿黔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特别展览。作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推出的来自内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主题展,组织者之一的田军带去了余件贵州少数民族服装、织品、银饰和珍贵图籍文献。展览分为“民族的徽志”“巧夺天工的服饰工艺”“黔史风土”三个部分,展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独特的人文风俗与历史文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非常重视这次展览。”田军说:“他们特地从其院藏的24万件文献中精选出与贵州历史和民族文化有关的精品文献参与展出,其中包括《贵州全省道理总图》《职贡图》《贵州牛皮菁地方防汛图》以及“奏请军屯苗疆巨菁一带以靖边隅事”折、“奏报剪除彝官清查田土增租赋以靖云贵地方事”折等文献,绝大部分系首次公开展出,大大丰富了“黔史风土”部分的展览内容。 田军回忆道:“当时我们希望这些有关贵州历史的文献能回归本土。展览结束后,贵州省民博向台北故宫博物院发出希望复制文献的信函,经双方多次磋商,最终达成共识。我们得以将典藏的、在‘贵州少数民族服饰展’展出的部分文献复制后带回贵州。 来自台北的高清文献影印件经国家图书馆专业团队制作,1:1还原了原件。“连小小的折痕都是一模一样。”田军指着总图说:“《贵州全省道理总图》成为省民博重要的藏品之一。年5月18日,省民族博物馆推出‘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常设展览,总图首次和广大观众见面,便受到热捧。”如今的贵州行政区域 基本确定于清雍正年间
《贵州全省道理总图》对外展出,但对该图的历史鲜有文字记载,历史学家对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省民博办公室主任、副研究馆员刘南勇对总图进行了研究,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认为,从特别标注在府城四周的道路里程以及工整、细致的绘画风格推测,该图或与康熙下令撰修一统志、命地方绘送舆图进京有所关联。 为了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的情况,进一步治理好国家,康熙二十五年(公元年)三月,康熙帝下令编纂《大清一统志》,这为清朝宫廷画师绘制全国地图乃至《贵州全省道理总图》提供了依据。 在《贵州全省道理总图》中,“首府贵阳”四周有这样的标注:“东八十里至平越府新添卫界,西三十里安顺府至威清卫界,北一百五十里至四川遵义府界,南二百二十里至广西泗城州界”。根据《清实录贵州资料辑录》和《贵州通志·舆地志风土志》记载,清康熙年间,朝廷在对原有贵州布政司所辖十府的基础上,增设了黔西、平远、大定三府。总图所标注的地域范围与历史文献记载是一致的,与历史事实相吻合,大致确定总图绘于康熙二十五至二十六年(公元-年)年间。 从《贵州全省道理总图》所标注的贵州与四川遵义府、广西荔波县、湖广天柱县接壤三幅局部图可以看出,在清康熙年间,如今的遵义市、天柱县、荔波县仍未纳入贵州行政区划管辖。当时贵州的行政区划范围,东与湖广天柱、晃州接壤,西与云南罗平、四川东川接壤,北与四川遵义接壤,南与广西荔波、南丹接壤。贵州、四川界
通过该图,刘南勇还发现,如今的贵州区域界线大致确定于清雍正年间。 据考,雍正五年(公元年)二月和三月,经朝廷批准:“定湖南改归贵州之清浪(今镇远)、平溪(今玉屏)二卫,属思州府管辖。”“改湖南靖州天柱营参将隶贵州提督管辖。” 同年十月,经朝廷吏部批准,将广西册亨、罗斛(罗甸)等地划归贵州管辖。 雍正六年(公元年)三月,经朝廷批准,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 据《贵州通志·舆地志风土志》记载:截至雍正六年,贵州布政司(贵州省)共设了12个府、1个直隶州、2个厅、33个县。 从康熙二十五至二十六年(公元-年)年间绘制《贵州全省道理总图》到雍正六年(公元年),经过朝廷41年不断地调整,贵州行政区域基本形成。嘉宾简介
田军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长期从事贵州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博物馆学研究,参与《中国民族民俗文物辞典》《贵州省文物志》《黔东南州民族志》《贵州苗族代表性服饰》等及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籍《银灿黔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等书的编写,主编《贵州世居民族历史文化展图览》大型画册等。
来源:嗨贵阳编辑:石婷审校:冷兵
签发:安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