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绕村舍十里常逢百岁人南方新闻网

“梅州的‘长寿’特质非常明显,体现在环境、文化、医疗、食品等方方面面。”11月30日至12月6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调查团来梅进行“世界长寿之都”实地调查。在参观走访后,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世界长寿乡调查团团长森下敬一如是说。

世界客都梅州是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生态发展区和重要水源保护地,这里山好、水好、环境好,生态是其发展的底色。山水滋润着土地,养育着一方人,而文化则浸润心田。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让这块土地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同时,随着“健康梅州”建设的推进,梅州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青山绿水廿万顷,十里常逢百岁人。山水的养育、客家文化的滋润及医疗卫生技术的保障,孕育出长寿人。截至今年10月,常住人口为.9万的梅州,有百岁老人人。8个县(市、区)中,拥有2个“世界长寿之乡”和2个“中国长寿之乡”。

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通讯员陈冬雄谢送平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好山好水好空气

养出好身体

绿水青山环绕之中的蕉岭县长潭镇镇上村里,一群人之间,一位穿着大红衣服的老人笑得花枝乱颤。“刚刚她儿子逗她,说她吃饭嘴角还留着一粒晚上吃,她反过来逗她儿子说,你到我这岁数,可能都难吃到米粒了。”见记者一行靠近,询问老人何事如此开心,旁边的人解释道。

这位牙床有些萎缩,但依旧爱笑的老人叫徐福招,犹如她的名字一般,她的存在给家庭增添了福气。徐福招一生育有4子3女,共7个子女,最年长的今年80岁,最小的女儿也有63岁。现如今,大家庭已经壮大到了64人。

“在梅城的子孙有空的都回家看我。”老人乐呵呵地说,到了年节,60多个子孙更是从各地回来跟老人团聚。其中,老人的玄孙已有4岁了,五代同堂,其乐融融。问及老人长寿的秘诀,老人说蕉岭的环境好,水好、空气好,人也好,再加上老人勤劳一辈子,没事也爱动动身,做做家务,锻炼了身体。

人的长寿与本地的优质空气、水源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第七个世界长寿之乡蕉岭森林覆盖率达79.34%,大面积的森林植被和河流形成优良生态环境,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丰富,每立方厘米达—个,有的地方达每立方厘米个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好水是生命的基石。蕉岭水呈弱碱性,水pH值一般在7.2—8.5之间,接近人体血液pH值,可以帮助血液和体液维持酸碱平衡,使身体更有效地抵制细菌、病毒、炎症和疾病。

事实上,梅州市大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皆可达到这些标准。

梅州位于中国最佳气候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空气清新、水质良好,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居广东省第一。全市断面水质优良率全覆盖,达到或优于Ш类水质及以上,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全市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3/4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是广东最绿的地级市之一。自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梅州利用疏林地增补造林,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山区之城逐渐向森林之城转变,让梅州的绿更有质感、更有价值,更大限度惠及百姓。目前,梅州8县(市、区)已有森林公园个,森林公园数量全省最多。现已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梅州市富含“长寿元素”硒的土地面积达平方公里,超过市域面积的一半,且比国家富硒标准高75%。

蜿蜒的河流缓缓流淌,两岸的公园、广场、驿站星罗棋布,行人流连山水绿植之间,恍惚间分不太清这是森林还是城市。“树木长得茂盛,既可乘凉,还能美化环境。”望着周边的绿树青山、碧水蓝天,市民乐不可支。

“山好、水好、生态好,这是大自然馈赠予梅州及梅州人民的,同时梅州也在保有优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质量,让梅州人呼吸新鲜的空气,喝着优质水源,吃着富硒土地种出来的食材,身体倍棒。”梅州市卫健局二级调研员、市申请认证世界长寿之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建说。

医疗服务能力攀升

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

冬日早晨,家住鸿都花园的李婆婆迎来了她的家庭医生,在与李婆婆的保姆做了简单沟通后,两位家庭医生为李婆婆量血压、换尿管。

3年前,时年87岁的李婆婆因突发脑梗塞导致瘫痪,作为梅州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的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得知这一情况后,将李婆婆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受众,为李婆婆提供上门诊疗服务。

前段时间,在家人和家庭医生的共同见证下,李婆婆过了90岁的生日。“多亏了有家庭医生,医院跑的麻烦,也不用总是折腾老人。”李婆婆的儿子王宇衡感激地说。

先进的医疗技术,是市民健康、人民长寿的保障。梅州人群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达到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以创建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梅州为主抓手,梅州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等优势,加快健康中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打造大湾区“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最优体验场”等,树立都市生态型世界长寿之都标杆。

今医院医院医院,作为全市医疗卫生龙头,在辐射带动全市医疗卫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院先后全面托管了五华华城中心卫生院和丰顺留隍中心卫生院,医院进行建设,带动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去年以来,梅州市推进28医院、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完成间村卫生站建设,新增2家“三甲”医院。启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县级“二甲”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均实现全覆盖;五华县、平远县被命名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届中国梅州国际院士医学学术大会、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梅州·留隍)峰会、蕉岭世界长寿乡生物与大健康高峰论坛……近期以来,梅州市举办了多场医学学术活动,邀请院士、专家,为梅州医疗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大健康产业的建设出谋划策。

“在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的同时,借智借力把脉梅州医疗事业发展。”梅州市卫健局局长林雨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既是梅州人民的期望,也是梅州市委、市政府主抓的民生工程。

“病有所医”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升人民生命质量的重要举措。梅州通过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让群众能医、敢医。

梅州市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扩大参保覆盖范围,加强基金管理,持续提高医保待遇,扎实推进市级统筹,积极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不断优化经办服务管理,让梅州人民群众获得更好的医疗保障。

至去年12月底,梅州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有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做保障,梅州市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升。年,梅州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8岁;年人均预期寿命为79.78岁(户籍人口),其中:男性77.41岁,女性82.63岁,分别超过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男性76岁、女性79岁的标准。

优良文化孕育好心态

富硒土壤益长寿

今年6月,大埔县成为第八个“世界长寿之乡”。此次森下敬一对梅州“世界长寿之都”实地调查过程中,大埔县聘请森下敬一为“大埔长寿大使”。

吃进肚子里的最能决定人的健康。悠久的客家饮食文化,是大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飘着淡淡清香的笋粄,甜而不腻、软糯可口的鸭松羹,外表朴实、里子丰富的百侯薄饼,一颗颗半透明小巧可爱的算盘子……这些都是大埔人常吃的传统小吃。大埔约有种的传统小吃,这些小吃传承了千百年的大埔美食历史,体现出了浓郁的客家民俗文化特色。

“大埔小吃制作工艺保留传统,并未加入化学制品调味,因此属于健康食品,对大埔人的身体健康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埔县长寿文化研究会会长袁光明介绍。

客家饮食文化丰富,继承和发扬了中原饮食的传统,同时采撷了迁涉沿途的饮食精华,并吸纳了客家赣闽粤大三角当地土著饮食文化以充实自身文化的发展。中原饮食的正统承传,苏浙制作的细腻精致,南粤取材的广泛多样均在梅州客家菜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时,梅州是中国少有的富硒区域,依托富硒土壤、原生态环境培育出来的梅州柚、平远脐橙、嘉应茶、客都米、客都草鱼、客家娘酒、蜂蜜、茶油、灵芝、腐竹、铁皮石斛、黑衣花生、葛根、淮山等一大批长寿特产。

“硒元素是世界公认的‘抗癌之王’,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袁光明说,例如大埔县最高硒含量1.9毫克/公斤土,富硒土壤分布在全县15个镇场。

除此之外,客家人喜欢药膳养生,这里野生的草药根叶都是药膳原料。“诸如艾叶、当泥根、白花蛇舌草、五指毛桃等,用这些草药配以骨肉煲汤,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这些都有益于人的身体健康和长寿。”。

物质食粮满足人们的饱腹及营养吸收,精神食粮则滋润着人们心田,让人心灵健康。

行走于梅州市各县(市、区)之间,独具客家特色的人文景观映入眼帘:充满客家特色的古民居,一层层,一围围,加上田园、翠竹和芭蕉点缀,令人陶醉。美食配美景,生活如此诗意的小城里,哪能不长寿?

梅州自古崇文重教、英才辈出,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

作为世界客都、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农耕文化、孝道文化、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先后孕育了宋湘、黄遵宪、张弼士、李惠堂、曾宪梓等一大批名人贤士,更有34名院士、多位大学校长、多位将军从这里走出。

如果说寿乡的山是骨架,寿乡的水是血液,那么,人文风俗无疑就是寿乡人民深入骨髓和血液的重要基因。在漫长的岁月中,梅州形成了淳朴的民风,中华美德、客家家风代代相传,人们尊道厚德、重诺守信、尊老敬老、和亲睦族,涵养了客家儿女宽容礼让、厚重仁慈、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时时处处传承着延年益寿的健康风俗,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声名远播的平安之乡。

而如今,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展开展群众体育事业,让梅州人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强身健体强壮心灵。

■延伸

梅州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命百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在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长寿老人们都喜欢劳动来锻炼身体,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家庭氛围好,生活舒适安乐。

梅州最长寿的老人,今年已岁高龄的黄七妹是五华安流镇学少村人。老人膝下有两女一儿,如今一家五世同堂,家族成员共有28人。

老人的孙儿媳朱梅常年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朱梅说:“我们一家人都很和睦,从不吵架。从儿媳到孙儿媳,他们都把老人当成自己的母亲在照顾。”朱梅说,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气气,心情好,身体自然好。

每当过节过年的时候,一大家人都从各地赶回学少村的家里,陪伴老人热闹过节。“他们知道老人家爱喝牛奶,每个人都是左右手各拎着牛奶进家门。”朱梅说,老人喝牛奶的习惯有近三十年了,平常生活作息很规律,晚上吃完晚饭休息一会就睡觉,天亮准时起床。“老人吃饭很清淡,一日三餐准时吃,早餐是面食类的东西,比如包子,她一顿能吃四个。午餐和晚餐爱喝粥和汤。”

蕉岭县长潭镇上村村的徐福招,今年已岁。这位百岁老人气色红润,还爱跟大伙开玩笑。老人的家人告诉记者,老人长寿与她的饮食习惯有关。

年轻时,物质匮乏,过了不少苦日子,到了晚年她几乎不挑食,她最爱家里种的青菜、水果,养的鸡、鸭,在天气转凉后,她喜爱吃娘酒鸡和蕉岭三及第。“家里常备有自己蒸的客家娘酒,把糯米蒸成饭后放点酒饼,放点黑豆用瓮煨成的客家娘酒,老人特别喜欢。”徐福招的三儿子张桂新说。

负责照顾老人起居的孙媳妇何招英说,老人长寿还得益于蕉岭的生态环境,加上老人勤劳了一辈子,没事也爱动动身,做做家务,锻炼了身体。

今年岁的黄金英居住在梅城江南街道办。年轻时是干活的能手,种菜、养猪、带孩子,她都一肩挑。“从我妈算起,现在我们家已经出现第五代了,最小的一岁多,之前她还说想接过来自己带。”黄金英的大女儿说,老人平时喜欢散步,这几年腿脚不太方便,就在自家阳台走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