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实践典型案例之三
砚山县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关键,坚持以党建为核、自治为本、法治为基、德治为魂,完善“五个体系”、提升“五种能力”,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子,逐步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图片来自“好享砚山”App
健全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基层治理“领导力”
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树牢“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全县个党支部达标创建,创建示范党支部个。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全面推进“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和争创“红旗村”工作,自年以来,累计评定面红旗,发放.12万元奖励资金。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41个万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提升。
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行新时代村(社区)干部队伍改革,出台《砚山县新时代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方案》《砚山县村(社区)干部日常管理和考核办法》,按照“7+1”规范村干部职数,并实行村(社区)干部分工负责制,采取“平时考核+年度考核”“乡镇考+群众评”方式相结合,对村(社区)干部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制发《砚山县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行动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等文件,不断完善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体系、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保障体系,把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重点项目,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完善党建引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目前,全县共有社区志愿者人,社区服务从业人员人;党组织个党员名,工会组织个会员名,团组织个团员名。
图片来自“好享砚山”App
健全完善自治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聚合力”
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以人为本、全村参与、自定村规”原则,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禁止早婚早育、控辍保学、殡葬改革、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等内容,全覆盖修订村规民约。结合实际制定《村民诚信管理办法》,定期、不定期对辖区内居民诚信公约履约情况开展检查评比工作,并实行小组干部“一枚印章”管理制度,居民到村(社区)办理相关事务必须出具“诚信公约履约服务卡”,持有小组干部盖章方可办理。
推进群防群治。坚持党对各类组织的领导,按照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要求,建立健全“一约四会+X”制度,形成由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组建党员突击队、护村护路队等群众自发管理队伍,形成各村(社区)有治保会、各村有护村护寨队、群防群治队伍活动有序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民主议事。出台《砚山县加强城乡社区协商实施方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城乡社区协商的各方面各环节,增强基层干部协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县为单位编制村级小微权利清单内容,坚持“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等民主决策程序,将村务公开的依据、内容、流程、时限等规定“上墙”,推进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在村级产业发展、惠民实事和典型评选等重大事项开展前广泛征集民情民意,让村民享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形成了“大事一起议、大事一起干”的基层民主机制,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效能。
图片来自“好享砚山”App
健全完善法治体系,提升基层治理“保障力”
着力完善基层法治体系。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化解、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应急处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领域的制度和机制。规范村(社区)事务准入制度,明确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和有关单位,凡需将组织机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考核检查、统计调查等延伸到村(社区)的,必须按照村(社区)级事务准入制度规定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方可进入。
探索基层治理经验。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抓实“互联网+基层治理”,依托“智慧党建”建立为民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智能化、便捷化。建立“四级”网格长管控机制,以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群众为标准推行网格化管理,全面构建包村包组包户包人责任链条,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履职担当、积极作为。组建县委法治宣讲团,成立普法志愿服务队,着力构建覆盖县、乡、村法治宣传网络体系。推进法治宣传阵地建设,高标准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等,让尊法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群众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培育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蚌峨乡六掌村、走进央视的者腊乡那夺村、用“小公约”管好“大家庭”的稼依镇大稼依社区、“美丽宜居清风随行”的江那镇书院社区、以“七乡好支部”闻名的蚌峨乡凹掌村等一批基层治理先进典型,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砚山提供了多元化路径和经验做法。
整合基层法治力量。整合刑侦、情侦、网侦、图侦、技侦等警力资源、技术资源和手段,重新调整建立了警务合成作战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治安防控和侦查破案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形成了“作战中心盯案、巡特警抓捕、派出所办案、刑侦攻案”的警力动态调整模式。增加辅警力量,将全县辅警人员增加到名,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了15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在12个派出所共建立31个警务室,有效遏制犯罪,提高群众安全感。
图片来自“好享砚山”App
健全完善德治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软实力”
坚持以评弘德。通过建立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评选“身边好人”“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发挥典型引领作用。近年来,建成道德讲堂90个,组织开展活动余场(次);建立“善行义举榜”块,评选表彰各类道德模范及先进典型人物98人;创建各级文明单位87个,文明村镇(乡、社区)56个;砚山县第一小学荣获“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2户家庭评为全省、州级文明家庭。
着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组建以理论政策宣讲、文化艺术服务、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就业创业、巾帼志愿“五老”为主的“11+N”志愿服务团队,建成县级实践中心1个、实践所11个、实践站(点)22个,认定“星级实践基地”20个,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崇德向善、文明有礼,共同构筑全县人民共同精神家园。
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始终把慈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慈善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对慈善事业的扶持、领导和指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氛围。自年2月成立慈善会以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共募集善款2余万元,接受企业定向捐赠4.8万元。
图片来自“好享砚山”App
健全完善互融体系,提升基层治理“向心力”
全面谋划平远地区“三个示范区”建设。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把平远地区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区”的决策部署,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平远地区“三个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资源服务下沉。积极稳妥推进平远镇经济发达镇试点工作,制发《探索适应平远经济发达镇财政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砚山县平远地区“三个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项目清单,合理划分县与镇事权、财政分成和支出责任,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在县级编制总量内调整12名编制到平远镇,下放项县级行政职权,从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9个方面确定43个项目,概算总投资24亿元。
深化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始终把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县乡村三级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县乡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宗教工作任务重的村(社区)和宗教活动场所制度,2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全覆盖联系10个宗教工作重点村(社区)、25个宗教活动场所。严格落实“四带四必”“五看一报告”和“月查周看一报告”等制度,坚决遏制农村宗教势力在农村渗透蔓延。
强化典型示范引领。深入实施“思想定心、堡垒强心、结对连心、民生暖心、和谐安心”基层党建“五心工程”,实施阿舍乡斗南村、平远镇田心社区和新平社区、稼依镇小石桥社区和大稼依社区5个村(社区)党建引领品牌示范创建,聚力打造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砚山样板。
(来源:文山州委农办)
(编辑:陈慧排版:尹颖审核:侯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