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梅州乡村振兴如何赶考人民资讯

五月的梅州,暑气渐重,乡村振兴奋战正酣。

从“一纸规划”绘蓝图到“多点开花”抓实干,梅州在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的基础上,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年梅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召开。梅州上下看到的不仅是成绩更有不足,看到的不仅是当下,更是未来。

开局之年,梅州如何当好乡村振兴“赶考人”?乘势而上、尽锐出战,在“3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围绕“5年见到显著成效”目标,全力建设“三宜城市”,落实“六争六补”措施,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再造“东学梅州”辉煌。

开局之年推出新举措,梅州正以注重巩固与衔接相结合、产业与品牌相结合、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生态与乡建相结合、组织与治理相结合、创新与要素相结合“六个注重、六个结合”,用“百尺竿头须更进一步”的信心,“咬定青山永不能放松”的干劲,“千斤担子靠万人共挑”的合力,当好乡村振兴“赶考人”,用一笔一画的书写,铺展开一幅新时代的客都“富春山居图”。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马吉池

坚守一个底线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交出脱贫攻坚答卷,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开局之年梅州全市乡村工作的总路径。

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梅州不负使命,尽锐出战,着力巩固成果提升脱贫质量,同全国一道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全市户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市个省定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梅州又该怎样继续前行,从脱贫攻坚到全面乡村振兴,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要注重巩固与衔接相结合。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兜住农村低收入群体生活底线,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上,梅州市委书记陈敏就坚决守住“真脱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工作部署。

功成之时,最忌心浮气躁,转段之际,最需平稳有序。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力棒”的历史性交接,梅州着力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节奏、力度和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具体而言,梅州将对标中央、省部门“三定”和职责调整,变扶贫开发局为乡村振兴局,加快组建市、县两级乡村振兴局,确保过渡期间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档、不减力,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调整优化现行乡村振兴规划,全面融入市县“十四五”规划,将相关政策由阶段性向长期性、特惠性向普惠性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梅州将牢牢兜住底线,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做好风险预警、研判处置,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重点民生,适度倾斜兜底救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以先学一步先谋一步先行一步的实际行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梅州各地正在不断进行探索。如丰顺县利用乡贤捐资的1亿元资金入股农商行,每年所得的收益分红用来设立“防返贫基金”,让已脱贫的人口“不掉队、不返贫”;平远县八尺镇排下村在摘掉“贫困帽”后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利用村里闲置的井子下老屋改造成“党史园地”,让乡村有新貌,群众生活有新风;梅县区程江镇古塘村以“五动”工作法向棘手的城中村实施“微创手术”,实现“小切口、大幸福”……

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的助力,乡村振兴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梅州更是抓牢建立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承担主要责任,严格落实专项小组、工作专班责任。

坚持在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和检验干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年,梅州全市新一届村(社区)“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4.1岁,比换届前降低6.15岁,大专以上学历人,比上届增加人,实现年龄学历“一降一升”,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组织保障。

构建多元格局

激发乡村振兴要素

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在脱贫攻坚战中,梅州因地制宜找准发力点精准施策,充分盘活人、财、地等乡村资源,在土地集约、乡土人才培养、乡村产业等方面探索出一批梅州经验。

作为广东生态发展区、农业大市,梅州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三农”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被树立为“东学梅州,西学高州”的典范。如今,梅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提出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广东样本,再造“东学梅州”辉煌。

梅州何能为之、何以为之?从当前实践与工作部署进行分析,梅州将立足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标,主攻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大重点要求,全面激发乡村振兴要素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曾经的广育村,就是在乡村振兴要素上遇到了瓶颈,一个是不会整合利用,一个是不会拓展延伸。”提及乡村振兴要素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蕉岭县广福镇广育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忠铎对此深有感触。

从实践中破解发展难题,广育村以“党支部+五社”为组织载体,以土地、资金、劳务、产业、人才五大要素整合为目标,探索“”要素联动模式,极大增强农村农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以组织协同、要素联动为基本出发点,围绕解决人、地、钱三个核心问题,开展全要素联动改革。改革第一年,直接带动多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年增加20万元。”黄忠铎说。

得益于前期的系列探索,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基础,亦不乏众多壁垒。良好的基础是看得见的,如一批乡贤回乡创业,一批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一批民生工程相继落地。壁垒是不容忽视的,最主要的便集中在土地资源的整合不够,产业小打小闹现象明显,乡村振兴要素不融通等方面。

梅州如何破难题?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给出了明确答案。注重创新与要素相结合,梅州提出了在前期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基础上,落实系统化、集成化的改革实践,激发乡村振兴各种要素的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

简单来说,梅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就必须围绕人要进来、新产业要进来、龙头企业要进来、货要出去“三进一出”的要求,充分释放“钱地人”三要素活力,需要有效破除城乡制度化藩篱,进而激发乡村振兴要素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

一方面优化要素流。推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供销社、集体林权、水利等方面改革,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优先保障所在村建设需要。鼓励地方大胆创新,全面加强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一方面做强资金流。加快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扎实推进“千企兴千村”,撬动更多工商资本“上山下乡”。推进普惠金融“村村通”建设,探索“金融村官”派驻制度,解决乡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此外,顺畅资产流,年底前基本完成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力求用5年时间,实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

从宏观方面看,激发乡村振兴要素有效流动和有机聚合,既是梅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检验其工作成效的重要尺度,应当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力求百花齐放

推进城乡加速融合发展

提质扩容引凤栖

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意味着从今年开始,三农工作的重心不再是解决贫困问题,而是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就梅州而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走怎样的道路?结合梅州市情来看,必须立足生态功能区定位,努力夯实绿色发展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得“青山绿水”逐渐变为“金山银山”。结合梅州各县(市、区)发展情况来看,必须因地制宜,在“青山绿水”中实现“百花齐放”。

“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年梅州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多次提到,全面乡村振兴不是单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振兴,必须把握好“一盘棋”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宜居之花必须开得顺民心。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为此,梅州提出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到新一轮乡村建设行动中,与创文巩卫、“两美”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房建设管控、村容村貌提升等紧密结合,正确处理保护与建设的关系,做到共建共治共美,多村联动开展“农村景区化”改造,串珠成链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路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之花必须开得乐民心。结合做稳第一产业、深化“接二连三”,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传统农业“活起来”、现代农业“火起来”的工作思路,梅州将以15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体系,建设梅州柚、嘉应茶、丝苗米等区域性产业集群。实施“三品”工程,围绕“三个一百”,把梅州打造成全国最大柚果产地。同步做好品牌经营、数字转型、稳定粮食、科技兴农,真正实现“五子登科”。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让城里的人到农村去,让农村的产品到城里来,梅州明确了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促进人才、土地、资金、信息等各种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实现城乡要素良性循环。

年,梅州对乡村振兴作出“六个突出”的工作安排,其中一个便是突出圩镇。今年,梅州再次明确圩镇是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托。要求各县(市、区)要把提升中心镇、建制镇、特色小城镇纳入乡村振兴具体规划,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投入,建好镇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落实好“六个一”、治理好“六乱”,着力打造上接县城、下联乡村的区域节点。

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乡土,奉献家乡发展。如何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梅州既打好感情牌,更打好产业发展基础。以大局意识推进乡村振兴“百花齐放”,“十四五”开局以来,梅州持续办好各类活动,以活动推动城乡环境升级,促进文化经济融合。

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3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