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81/
金华双龙洞洪兵/摄
金华北山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双龙洞,与冰壶洞相连,素以山石险峻、溶洞奇景、清泉飞流、摩崖石刻等闻名,尤以卧舟入双龙,瀑布泻冰壶为特色,是国家级双龙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中国现代教育家、作家叶圣陶游览后写了篇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曾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课本,使双龙美景更是誉满海内外。
走近双龙洞,老远便可看见洞口右上方的石壁上镌刻的“双龙洞”三个金黄色大字。游客们都喜欢在石刻前摄影留念,以示到此一游。那么,这三个壁刻字究竟谁人所书呢?
查阅年编印的《金华名胜古迹》一书,上载:“洞口西壁‘双龙洞’3个大字,传系唐人手笔。”年编印的《金华市文化志》,也说“双龙洞”三大字“传系唐人手笔”。连最权威的金华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浙江人民出版社年3月出版的《金华市志》,在页《双龙风景区》一节中也记载:“洞壁摩崖石刻,‘双龙洞’3大字传系唐人手笔。”此后,年编印的《金华风景名胜》也跟着记述:“洞口西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年8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金华市婺城区志》,在页《主要景点》一节中也记述:“洞口西壁‘双龙洞’三字,传为唐人手迹。”
“传为唐人手迹”,其实是一个模糊记述。唐人是指唐代人氏,无名无姓,又只是传说而已,这本身可信度不高。双龙外洞石壁上有几处明显的摩崖石刻,其他都有定论,“洞天”二字为宋代书法家吴琳墨宝,“三十六洞天”五字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手迹。唯有最大、最醒目的“双龙洞”三个字的书写者身份不明,均用“传系唐人手笔”记述。
多年来,对这个指代不清的模糊记载,一直有人存疑。我最近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专门查阅一些资料,并寻访当年参与过现场考察的当事人,有充足的理由认为“双龙洞”三个壁刻字“传系唐人手笔”的记述有误。
首先从双龙洞的命名时间来看。双龙洞的命名始于宋代,之前不称“双龙洞”。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撰写过《刘宗卿隐金华洞》一文。五代后晋非丘子也有题为《金华洞》的诗作。此处的“金华洞”即对双龙等几个洞的统称。双龙洞分外洞和内洞,外洞两侧上方分别突悬着两块钟乳石,酷似两龙头,而两条“龙身”却藏在内洞石壁上,谓青龙和黄龙,故有“双龙”之称。明嘉靖《金华县志》记载:宋哲宗“元祐六年秋八月,太守张寿偕僚属楼雨于北山三洞,其在上首曰朝真,中曰冰壶,下曰双龙。衢州从事金安世为三碑。”这可以认定为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分别命名的最早文字记载。再看看有关石刻文字的记述。查阅清道光十二年(年)卢标编的《婺志粹》卷十一《金石志》和清光绪《金华县志》卷十五《艺文·金石》等,这些“金石”卷中都较为详尽地记述了金华山(金华北山)的摩崖石刻,却唯独没有提及双龙洞口右上方所书的“双龙洞”三个醒目的石刻大字。由此看来,至少在光绪《金华县志》成书之前,也就是年之前,“双龙洞”这三个壁刻大字是不存在的。因而可以认为,所谓“双龙洞”三字“传系唐人手笔”之说,从洞名时间、志书记载等史料来看,是没有根据的。
其次从题字落款看。“双龙洞”三个壁刻字,表面上看没有落款,实际上是有书写者落款的。双龙风景管理处原主任王樟林今年已78周岁。年5月,他曾作为金华市双龙风景资源调查组组长带领相关人员到双龙景区开展专项调查,而后又在双龙工作长达23年,可谓是双龙风景区的“活地图”。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数十次到双龙采访,最近,我作为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会长,特意与双龙老专家王樟林聊起“双龙洞”壁刻字的由来。王樟林说,他在双龙工作期间,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双龙洞”三字曾有题字者落款,后被人用水泥涂抹了。为此,王樟林多次爬到石壁前大概的落款位置仔细寻找观察,最终发现了依稀可辨的“曾养甫”三字。这是确信无疑的事实。3月20日,我与几位朋友专程去双龙洞实地考察,至今仍可查看到落款字迹。
曾养甫何许人也?《民国人物大辞典》及百度百科都有曾养甫的介绍。
曾养甫(—),原名曾宪浩,字养甫,广东平远县人。曾养甫幼承庭训,聪颖好学,工作勤勉,博学多才,爱好书法。年底,曾养甫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同时兼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理事长、建设钱塘江大桥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任内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浙赣铁路等,半年时间浙赣铁路便修筑到了金华。他经常亲临工地沿线视察,多次到过金华,也到过双龙。风景区建设应属建设厅职能。由此推论,曾养甫题写“双龙洞”石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从网上查阅曾养甫的一些书法作品及毛笔签名,所书字体与“双龙洞”三字如出一辙,更何况石刻字有“曾养甫”的落款题字,完全可以认定“双龙洞”壁刻字是曾养甫所书。至于有人认为是曾养甫临摹唐人字体所书,更无从谈起。临摹唐人谁的字体,原字迹在哪里,并没有真凭实据,仅靠主观臆断不足为信。
最后从专文记载来看。曾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国文教授等职的胡不归先生,于年撰写过《金华三洞题名及石碑考》一文。此书明确记述“双龙洞”三字为“曾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曾养甫氏新镌于洞口右壁”。从现有资料看,曾养甫是年离开浙江就任铁道部次长的,而胡不归先生的文章作于年,因此说“新镌”是准确的。
胡不归(—),号传楷,安徽绩溪人。年毕业于上海吴淞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学史系,曾参与撰写安徽省的地方志。后应邀参与浙江省史料的征集工作。胡不归先生一直从事史料工作,曾深入研究金华双龙洞及其他几洞的演变历史及人文史料,撰写了多篇著述。应该说,他的记述还是可信的。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周章龙
编审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