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暑气褪去,平远县仁居镇黄畲村里格外热闹。结束一天劳作后,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沿着水泥村道散步,晚风拂面,稻香阵阵。“这条道路一直延伸至村外,道路两边既有小溪也有稻田,景色宜人。”村民张顺基说。
过去,黄畲村的人们外出赶集、上学,只有一条X县道。现在多了一条村道,行走更方便,安全系数也更高。“村道修好后,学生们上学,我们赶圩等也更近、更方便。”张顺基说。
修好一条路,盘活一片土,造福一方人。
近年来,平远县科学布局交通路网,加快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要求,做好“公路+”文章,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以建设好“四好农村公路”为主线,带活特色产业,托起农民幸福的生活。截至目前,平远县已完成.61公里“四好农村路”改造,有效提升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发展更加紧密。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通讯员朱双玲朱维佳刘伟东
以路兴产业
打通南药产业发展新通道
驱车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前往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清园)梅片树基地,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梅片树。“再过3个月,梅片树就要进入采收期了。”华清园项目发展部经理林胜看着满山的梅片树,心中充满喜悦。
华清园的梅片树基地位于石正镇,总面积约3万亩,覆盖了坪湖村、马山村、下丰村等几个乡村,成为村民的“聚宝盆”。
据统计,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下,梅片产业已带动个在册贫困人口参与生产经营并实现稳定脱贫,多户农户参与种植,户均增收2万元。
“一亩梅片树一年可以挣—元。”坪湖村村民陈先浩告诉记者,靠种植梅片树他一年可以有1万多元的收入。
然而,马山村至梅片树产业园基地的公路,一度成为制约马山村村民种植梅片树的关键因素。“马山村到梅片树产业园基地原先是一条断头路,人难走过、车行不通。”林胜说。“每到梅片树采收的季节,我们需要绕X县道进入马山村的梅片树种植地,增加了运输、人力和时间成本。”
一座山,横亘在梅片树产业园基地与马山村之间;一条路,承载着马山村村民的脱贫梦与致富梦。
改变源于平远县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我们共投入万元修建马山村至梅片树产业园基地的公路,分两期建设。”平远县交通运输局执法局副局长吴旺元说,按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新建好的路宽6.5米,全长6公里,不仅方便了货车通行,降低运输成本,还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耕山致富。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近年来,平远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以村为点,由点带面,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干次相连、高效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先后完成了X线平远段、马山村至梅片树产业园基地、省道线至园山湖产业园等公路建设项目,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交通基础,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挂图作战,平远县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决胜攻坚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组员多次深入项目实地,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加快工程进度。
“我们邀请项目所在地的‘两代表一委员’和村‘两委’干部,还有村民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督管理,确保工程按质按时完成。”吴旺元说。
截至目前,平远县已完成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公里、新农村公路路面硬化改造工程.61公里、行政村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工程68公里,以及危桥改造等项目,完成全县73.84公里现有县道改造前期设计工作,前后累计投入7亿多元。
如今,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极大地促进平远县农业产业大发展,带动了脐橙、茶叶、生鲜农产品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围龙,销往广东乃至全国各地。
以路得民心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放心路
在仁居镇黄畲村黄畲小学旁,一条新铺就的水泥路向远处延伸,道路的一旁是潺潺的溪流,另一旁则是成片的稻田。风吹过,稻子随风轻舞,形成阵阵碧浪。“村道修建好后,许多村民都趁着傍晚走出家门,到黄畲小学附近散步,感受夜的凉爽。”黄顺基说。
黄顺基是黄畲小学的安保人员,临近开学他与学校的几名老师提前返校,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学校共有名学生,大部分都居住在黄畲村。”黄顺基说,新建的村道方便了学生上学,学生们走村道更安全。
“黄畲村、南龙村部分学生上学,之前走的是X县道。县道上车来车往,不时还有货车经过,不太安全。”黄顺基说。
为了保障学生、村民的出行安全,平远县交通运输局联合仁居镇政府等多部门,在黄畲小学前新开了一条长约2.5公里、宽约3.5米的新路,与黄畲村的村道相连接。“我们考虑到附近有许多村民种稻田,所以道路设计比村道稍微宽些,能容纳一辆稻谷收割机通行。”吴旺元说。
断头路、烂泥路、危险路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紧紧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和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平远县主动作为,切实将“四好农村路”建设列入民生实事清单,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四好”要求,通过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同时,平远县不断发挥“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的引领作用,通过建设示范路总结经验、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引领农村公路的发展方向,相继打造了县道X线快湖至黄田水库公路、东石镇白岭村至泗水镇梅畲村等一批示范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如今,县城区、县城至各乡镇城乡公交客运线路相继开通,乡镇通达率达%,行政村通达率达%。“现在到仁居镇、县城都有了公交专车,车子开到家门口,出行更方便。”张顺基说。
作为山区,平远县“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艰巨。按照省里的要求,今年11月,平远县要完成.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包括乡村道路砂土路改造60.公里、通产业园公路14.公里、人以上自然村道硬底化32.公里、危桥改造1座。
截至目前,项目已开工37条,完成65公里,危桥改造完成%。
“接下来,平远县将继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促进农村公路不断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平远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路促旅游
美丽乡村处处新气象
从高速公路转入县道X线,一幅令人陶醉的十里水乡画卷呈现眼前。道路两旁绿意盎然,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沿路行驶,河头镇党建公园、乡愁记忆公园等景点让人目不暇接,五步一景、十步一貌,处处景点都在展示着河头镇美丽乡村的新气象。
“我们现在吃完饭就会到公园、河边散步,以前都是在家里呆着。”当问及河头镇的乡村变化之时,向阳村的陈红兰用了4个“变”来形容:“道路河道变宽了,河水变清了,村庄变整洁了,人民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了,家门口就如同景区一般。”
县道X线快湖至黄田水库公路,横跨平远县中行、河头两镇。一头连接着国道G线,一头连接着黄田水库,途经河头镇河头村,全长约6.8公里。“国道线是平远交通的动脉,是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而黄田水库地处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全县水源保护区,建好该公路能有利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吴旺元说。
按照二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平远县共投资2万元建设该条道路。“我们结合河头镇‘十里水乡’的地理特色,在该路两旁种植了爬山虎、苗竹、重瓣芙蓉等植物,沿河打造了三华李主题公园、小石潭记、圩镇公园等十几处小景点。”吴旺元说。
基于龙文—黄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丰富旅游资源,不少人趁着闲暇时光到河头来一场“生态游”。“早就听说平远县的黄田水库了,趁着小孩还有假,到水库附近避暑打卡。”从蕉岭县过来的林红说。
该路是平远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条示范路。该道路沿途串起了河头镇向阳村、田心村,连接了三华李林和小河,实现河景、水、绿、堤、路的完美融合。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仁居镇社南村。该村旁的X县道经过改造升级,变身柏油路,不仅方便了群众出行,还美化了社南村的村容村貌。
青色的柏油路,沿途一栋栋风格统一、造型别致的农房鳞次栉比,白墙琉璃瓦,美丽社南村的新景象呼之欲出。“社南村是省定贫困村,公路经过改造,不仅方便了村合作社运输农产品,还提升了村子的颜值,越来越多的村民夸赞近几年村子发生的变化。”社南村第一书记邹创智说。
景在路中,路景相融。通过打造“公路+旅游”“农村公路+景区、景点”的形式,平远坚持规划先行,将农村公路发展规划与县域乡村振兴规划、村庄规划相衔接,高效推进美丽乡村公路建设。在路面铺装、公路绿化、标识标线、路灯、驿站等设计上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四季有花、处处显绿、时时动人的美丽乡村公路。
平远县泗水镇梅畲村、河头镇向阳村、八尺镇角坑村……通过“四好农村路”的建设,平远县的特色小镇、旅游景色、特色文化、特色客家古民居等连接互通,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我们要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以农村公路为依托,让‘四好农村路’变身幸福路,助力乡村振兴。”吴旺元说。
■记者观察
“四好农村路”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要致富,先修路。年梅平高速开通,结束了平远县城到梅州市无直通高速的局面,同时带活了五指石景区、南台森林康养小镇、上举相思谷景区等景点,为“精致小城”增添了许多人气。
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镇与村之间的道路、村与村之间的道路也在加快建设。大柘镇黄沙村、石正镇坪湖村、河头镇向阳村……通过道路衔接,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变短了,人们出行也更方便了,更激活了村里的产业。
道路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道路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作为梅州最大的南药产地,平远县拥有近2万亩的南药产业园,全县有近名农户参与到南药种植中;平远地处粤北,地理条件优越,适合脐橙生长,这里种出的脐橙肉质脆嫩、风味甜浓,因此被广东省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广东脐橙之乡”……这些优质的农产品,往往是种植在崇山峻岭中,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角色。若没有道路将农产品与市场衔接,那它们便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记者在平远县石正镇马山村采访时,一村民告诉记者,若没有政府修建马山村到梅片树产业基地的公路,将会影响梅片的种植、采收。特别是遇到雨天,上山耕作会不安全。
正是一条条如毛细血管的农村公路,将乡村振兴的动能源源不断地注入到平远县的乡村之中,让农特产品走出山门、走向市场,变成真金白银造福一方村民。
在平远,还有很多富有客家特色的乡村。例如东石镇白岭村、泗水镇梅畲村,“四好农村路”将这些景点串珠成链,将藏在山中的珍宝展现在世人面前,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一条条“四好农村路”通村畅乡,为平远县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要让道路发挥出“致富路”的作用,就需要久久为功,这就需要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让这条道路不但能够畅通,还能够永远畅通下去。
“四好农村路”为乡村的发展构筑了一个更便利的“公路网”,实现了城乡之间的“零距离”。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更便于农村电商、网络物流的实现,形成道路上的合力,助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