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杜甫笔下的石壕村,如今

白癜风规范化诊疗 http://pf.39.net/bdfyy/zjft/180423/6185586.html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

《石壕吏》

原文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为“三吏三别”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如今的石壕村,该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石壕村,位于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

这个村子地势低洼,正好处于国道路基和一个小山之间。

这里交通便利,是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也是现在国道经过的地方。

村口伫立着上书“石壕村”的仿古牌楼,展示出千年古村的与众不同。

村门口进去是一条斜下的直路,几十米后路的尽头正对着一面照壁,上面刻着《石壕吏》全文。那刚劲有力的魏碑石刻不禁让对此行人以不虚此行产生无限的遐想。

多年前,一个春天的傍晚。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天下难觅太平,47岁的杜甫风尘仆仆,急匆匆走到此地,此时诗人已经身心疲惫,看周围暮色苍茫,决定不再前行,就投宿在这里一个村民的家里。

也就是在那个令人不安的夜里,突遇“有吏夜捉人”,杜甫目睹了那令人震惊的场景。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如今的石壕村,到处弥漫着一座古朴村庄的气息。

村民住房依山而建,显然这里还算不太富裕的地方,村庄既像小街又像驿站。

从这里往东,靠近洛阳,就是新安县,往西进入陕西就到潼关了,石壕村则在中间。

村名叫石壕倒是名副其实,除了村子西南山坡上有条石壕沟外,村子里到处可见石头、石房、石窑、石墙、石桥等。

停车环顾四周,咨询一位大叔,大叔的回答令人惊喜。现在竟然还真存在当年杜甫住过的地方。

得到指点后径直前往那有吏夜捉人的农家小院。

小院坐北朝南,大门敞开,轻叩门环,随声走出来一位大嫂,说明来意后,大嫂慷慨地引领我们进屋参观。只见小院正屋是三孔窑洞,靠西边便是当年杜甫投宿之屋,小院两侧是东家30年前修建的平房。

登上房顶,眼前的景象似乎很难感受到当年的凄楚,眼前的繁杂拥挤已经将我凭吊古今的思绪扰乱了。

走进西边杜甫曾住过的窑洞,细细打量,只见窑洞底部阴暗潮湿,四壁萧条,大青地砖早已破烂不堪,是不是一千多年前的老屋,谁也说不清楚,就连房东大嫂也不知道。

房东姓雷,大嫂便是现在这所院子的雷夫人。

走出小院,面对这座再普通不过的豫西民居,我既有一丝失望,更有些许辛酸。

还好,离村子不远的古丝绸之路遗址重拾信心。

崤函古道,西端连接的是潼关,东端则是洛阳。在古代的作用非常重要。进了潼关就是关中平原,离长安就不远了。

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东起洛阳,经过三门峡,到西安,然后继续向西的话,这条崤函古道,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段路。洛阳到长安多公里,崤函古道就占了公里。

现如今,崤函黄土古道上熙来攘往的繁华已经不再。这段古道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遗产公园。

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出古道弯弯曲曲,在山坡的中部,由西北走向东南。

遗址上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可以看到三种车辙印痕:作为一车道的主道印痕和作为辅道的二、三车道印痕。这些车辙不知道历经了多长岁月生成,也不知道能再存在多少岁月!

鸟儿从天空飞过,但从未留下痕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4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