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守住思念和寄托来看梅州平远南山园

北京治扁平疣好的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833387258790876&wfr=spider&for=pc
                            

在小说故事里,“守墓人”是一份神秘的职业。位于平远县大柘镇梅二村的南山园,是平远唯一一家经营性墓园,规划有1.1万多个墓穴,而长期在这里的守墓人共有19位。白天,他们面对逝者家属,尽量让生者慰藉;黑夜,他们融入夜色守护安宁,让逝者不被打扰。他们守的墓碑,承载着逝者亲人的思念和寄托。清明节前夕,记者走进南山园,走近这群比常人更近距离目睹生死、触摸逝者和感悟生命的人。

陈若增:“只有直面生死才能活得通透”

年,陈若增所在的公司在平远县大柘镇梅二村规划建设一座公墓。时年46岁的他被分派到墓园负责筹建,成为墓园第一批“守墓人”。

“当时,进园的道路刚修好,没安装路灯,墓园就像个建筑工程,到处都在施工,完善的建筑只有临时办公室和临时宿舍。”陈若增回忆说。刚开始,墓园十分冷清,白天好一点,还有施工人员,到了晚上,就只有他和另一个值班人员,一刻也不敢出门。“那时每天过的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有些熟人,听到我在墓园工作,也渐渐减少了来往。那种感觉,很难形容。”

“几年前这里还很荒凉,晚上总担心有人进来搞破坏。”陈若增说,外地墓园曾发生过外来人员趁夜潜入墓园、砸坏墓碑盗走骨灰勒索家属的事件。即使类似事件极少发生,但为了防患于未然,他都要巡夜。“墓园实行24小时服务,偶尔有些家属还会夜里来祭扫。”

“你怕不怕?”这是陈若增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时,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有一点风吹草动,自己都会吓得打哆嗦。总觉得背后有人在跟踪你,墓碑上逝者的照片也在注视着你。”陈若增说,刚开始在墓园值班,必须开灯睡觉。冬天冷风吹过,巡查时看着黑压压的一片墓碑,他缩着脖子不敢回头,加快脚步往前走。墓园区域大,值班的两个人必须分区巡逻。有时候为了壮胆,两个人会隔空大声问一些巡逻情况。“一晚上下来,噪子都哑了。”陈若增笑着说。一次晚上巡逻,他突然听到“呼”的一声。强作淡定10秒后,他用手电筒一照,才发现是一条蛇。经过一场惊吓的陈若增反倒慢慢克服了心理恐惧,度过了适应期。

陈若增在墓园是个全能型的人,最初人手不够,他身兼数职,从墓位销售、骨灰寄存、骨灰安葬到现场祭扫、墓园管理等等,他都要参与。

当年,除了妻子,家里人都不同意他到墓园工作。一面是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一面是外界的歧视,都曾让陈若增久久不能释怀。直到有一次,一位祭扫完的家属对他说:“谢谢你,你在这里工作,做的是积德行善的事。”“很意外,很自豪!”陈若增第一次感受到工作的重量。

“墓园内的墓碑,承载着逝者亲人的思念和寄托,换个角度想,如果躺着的是我的亲人,肯定也希望守墓的人能看好墓碑,有一个好环境。”换位思考后,陈若增时刻谨记给扫墓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墓碑旁的鲜花倒了,他去扶起来;墓碑脏了,他给擦干净……久了,工作认真的陈若增得到了很多家属的认可,有些家属来祭扫还送上鸡蛋等物品表示谢意,但陈若增都会尽可能婉拒。“我们做的工作就是要让逝者安息、生者安心。”陈若增觉得,家属说句“谢谢你”,就是给他和同事们最大的认可。

工作人员在扶正墓地前倒下的花。

如今,墓园的设施不断完善,白天走进墓园就像走进公园。墓区安装了照明灯,夜间灯光明亮如白昼,他和同事们早已克服了恐惧,习惯了墓园的一草一木。随着时间流逝,家里人也慢慢接受了他的工作。

“只有直面生死的人,才能活得更加通透。”现在,他时常和家里人聊起工作上的事。在墓园工作久了,陈若增看惯了生离死别,对生命更加敬畏,更注重健康,更珍惜身边人。用他的话说,无论生前多么风光,死后只有一块小小墓地,要珍惜当下不枉此生。

俞利珍:“尽力提供人生最后一站的服务”

清明前夕,和往常一样,俞利珍穿行于层层叠叠的南山园墓区,看到墓碑旁的鲜花倒了,她去扶起来;墓碑旁有垃圾,她捡拾起来;墓碑脏了,她擦拭干净……

长得一副淳朴憨厚模样的俞利珍,今年42岁,作为南山园的工作人员,巡墓是她的主要任务之一。每日与千百墓碑相伴,默默守护着这一方世界的安宁。

陵园地势高高低低,空间很大,俞利珍走一遍下来得花上半个小时。

巡墓时,俞利珍时不时停住脚步,细细地凝视逝者的墓碑。墓碑上贴着逝者或黑白或彩色的照片,刻着逝者的姓名、生卒年月,还有立碑人的姓名。“人这一生,最后都化作一块墓碑。”俞利珍说,在墓碑上,仿佛看到了逝者生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爱过的人、走过的路。

“无论男女老少、高矮美丑、贫穷富贵,都会走过这一程。”俞利珍介绍,这里有在执行任务中牺牲的青年战士,也有备受学生喜爱尊敬却因病去世的年轻老师,也有相依相伴走过一生的老夫妻……

与一些影视剧里的阴森恐怖的墓园不同,南山园宽敞开阔,阳光充足,松柏翠绿,环境幽雅。俞利珍说,这里像是“人生后花园”,选择在这里安葬逝者,就是给逝者找了个安心栖息之地。

对于这种与坟墓打交道的生活,俞利珍早就习以为常,也并不感到害怕,反倒是对“生”有了更加强烈的体会,她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非常脆弱,世事无常,要怀揣敬畏之心,珍惜当下生活。

这些年来,俞利珍接触过形形色色的逝者家属。令她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60岁左右的夫妇。几年前,他们的女儿正值青春年华却遭遇车祸去世。两人经常来“探望”女儿,尤其在她生日的时候带上蛋糕放到墓碑前,一边轻轻抚摸女儿的照片祝她生日快乐,一边痛哭流泪。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没有尽头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最令人痛心。”更令她的心灵受到震动的是,去年,女孩的父亲也去世了,家人按他遗愿,也将他的骨灰寄放在园区,让他离女儿更近些。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俞利珍感慨:”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守护好墓园,做好这人生最后一站的服务,让逝者灵魂得到安静沉睡,让生者得到心灵慰藉。”

看守墓园的工作很多人都不愿干,觉得有太多忌讳。俞利珍于年来到南山园工作,至今已有9年。俞丽珍此前做过食品推销员,在超市当过收银员,但这一份工作是时间最长的。

“谢谢你做得那么认真。”“谢谢你在这里工作,可以积德积善。”俞利珍听过很多来自逝者家属感谢的话语。每当这个时刻,她更感受到这份工作的特殊意义,更加坚定要守好这片生者与逝者联结之地。她说如果可以,她会一直干下去。

黄丽丽:“把服务做好也算是一种积德”

年至今,黄丽丽在南山园办公室工作已有10年了。今年36岁的她看多了生离死别,心态开放,满脸乐观。“死亡只是一件寻常的事,我在这工作以后,做事都越来越顺了。”她说。

黄丽丽是在南山园办公室上班,南山园对她来说,就跟大家去上班的公司一样。“对于南山园,不少人充满了好奇。其实我们的办公地点跟大多数办公室差不多。”黄丽丽说,她在办公室负责群众咨询、预约登记等工作,临近清明,她每隔10分钟就要接一个电话。“平时没那么忙,也就清明节前后会比较多的电话。”她解释,“现在因为疫情,停止现场祭扫,之前预约的都要取消,我正一一通知。”办公室人少,前些年没有疫情时,她经常抽不开身,“刚来这时孩子刚满周岁,又要带孩子又要忙工作,确实比较辛苦。”黄丽丽回忆起过去苦笑道,刚来南山园工作时,家人大多不理解,“虽然家人不太支持,但我仍然觉得来这工作是来对了。”她肯定道。

“我们之前还去其他地方的墓园参观过,南山园与之相比不像个墓园。”黄丽丽说,南山园办公室建在入园处左边,地势较高,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宜人,远处则是墓地。

南山园航拍全景。

“逝者家属有需要,我们尽量满足。”这是黄丽丽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比如家属来祭扫需要鲜花,提前跟我们说,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准备好。”如今暂停现场祭扫,“我们这有代祭扫服务,只要来电跟我们说就可以了。”她补充道。

“这就是一份工作,没什么好奇怪的,”黄丽丽说,“外界对我们可能极为好奇。”刚开始接触这份工作,她内心是有抵触的,“看到有人来送别自己亲人,内心有说不出的感受,感觉分开很痛苦。”年,26岁的黄丽丽便来到了南山园,南山园刚开始建设,比较荒凉。“刚来的时候,心里多少是会怕的。”

一次,有个2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意外而去世让她深受震撼。“看到他家人们在外面哭倒一片,内心很不是滋味,”黄丽丽语气突然沉重起来,“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放在谁身上都不好受。”每每有家属送别亲人时,她都默默地看着,她发现一个人与亲人之间的联系可以这么紧密,让她内心大受震撼。“心变得比较静了,没那么浮躁,对这份工作还是比较感恩的。”黄丽丽说,静下心后,她选择多看书,“看书使人明智。”同时,让她更加明白了亲情的重要,“更加珍惜与亲人一起的时间,多带带孩子,多照顾家人。”

黄丽丽在工作之余,还在南山园种了不少多肉植物,打发时间的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我种了挺多品种的,窗台都放不下了。”她介绍道,“那边的花池也有不少,花费了我不少心血,都是我一棵棵精心照顾的。”

“没有特殊的话会继续做下去。”谈及未来的想法,她没有考虑过多,“可能有些人受不了这种工作环境,就离开了,但我觉得在这很充实。”她打算一直干下去,把这份工作做好就行。“在墓园工作,把服务做好也算是一种积德行为吧。”

梅州日报特约记者:朱双玲朱维佳袁志鹏

平远县民政局王锋对本栏亦有贡献

编辑:李舒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