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唯一一位进士馆员,这位83岁老人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在20世纪50年代的馆员里,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一生经历了清、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时期,中间还在伪满洲国任过事,人生丰富多亮点。他就是在清朝中过进士,在清末、民国任过各级官吏,编撰过若干著述,并为国家做过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聘为文史馆员的周沆先生,他是贵州省文史研究馆中唯一的进士馆员。

周沆(图片源自网络)

周沆,字季贞,号遁雯,贵州遵义人,生于清同治十三年(年),幼随父就学湖南岳麓书院、湘山经堂。清光绪十九年(年)中举,二十一年(年)成进士,以主事在户部陕西司行走。后因丁父忧,居湖南长沙草门。二十六年(年)复官后历任云南乡试考官及浪穹(今洱源)、蒙自、文山等县知县。三十二年(年),奉命参与中缅野人山一带边界勘察,绘制地图,有功而被朝廷加三品衔,擢升云南澄江知府。宣统二年(年),参与筹建云南讲武堂,并任副总办(副校长)。云南辛亥起义成功,任云南大汉军政府外交司司长。

民国元年(年)3月,周沆随唐继尧滇军进入贵阳。滇军颠覆贵州大汉军政府成立临时都督府,唐继尧任都督,周沆为政务长,后唐继尧又委任周沆为黔东观察使。次年下半年,唐继尧就任云南都督,周沆随行回滇,任云南都督府高等顾问。民国3年(年),改任蒙自道道尹。民国4年(年)后,周沆先后任海南琼崖道道尹、北洋政府国务院名誉顾问、陕西汉中道尹、浙江都督府秘书长等职。民国14年(年),任北京政府临时参政院参政。民国15年(年),周西成主黔,任命周沆为贵州驻京代表。民国20年(年),周沆在北平师范大学任教。次年,伪满洲国建立,周沆应邀出任中东铁路理事。抗日战争胜利后,周沆受何应钦之聘,任北平第四公路局顾问。民国36年(年),任云南第八公路局顾问,次年返回家乡遵义。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沆与牟琳、张肇奎等地方绅士成立维持会并任副会长,维持遵义秩序,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新中国成立后,周沆为遵义市政协特邀代表。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聘为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年,病逝于家,时年83岁。

周沆政务之余,勤于著述。他任中东铁路理事不到一年即辞职,静心研究明清史、东北史、满族史。平生著有《泪罗吊灵均》、《读穷碑释峋缕》、《(光绪)浪穹县志略》、《中华民国省区县名歌括》、《满洲国水道源流考略》、《满洲编年纪要》、《牂柯馆纪》和《印山草堂劫余吟草》、《云南片马考察记》、《壬辰季贞六十九岁生日自述》等具有学术研究价值的书稿,有的已经付梓传世。周沆曾自撰《墓志铭》,其《牂牁馆纪》是为贵州留下的一部重要文献,字数不多,但史料价值特大。要研究贵州在北京的会馆历史,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主要参考,即是周沆所编著的这本书。是书在民国38年(年)出版后,再未重印,存世较少,建议有关部门考虑整理后出版,以供研究者使用。而周沆的《满洲编年纪要》一书八万余字,学术价值较大,完稿后一直未刊印,仅有稿本一部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年,该书作为国家重要古籍文献,列入《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影印出版,周沆则是被列入这部中国史学名家重大史籍汇刊的唯一贵州籍学者。

周沆作为历经三代的老人,经历传奇,他的一生有多处值得纪念和研究的地方,特作二三简述。

其一,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做出较大贡献。清光绪三十二年(),周沆在云南为官,奉命前往中缅野人山一带边界勘察,并参与绘制地图。他发现在此之前的中英会勘中,英方不但将中国高黎贡山名称定为高良工山,并在测量上有重大的差错,使中国领土有较大损失。情况经报请朝廷后,促成双方重新勘测,为中国收回国土余平方公里。事成后,清廷嘉奖周沆加三品衔,并擢升云南澄江府知府。有关史料记载曾表明:“清朝多为割地赔款,史上收回国土仅有周沆一人也。”即指这事。年,缅甸侵扰中国边境,周沆上书国务院周恩来总理,附呈当时撰写之《云南片马考察记》,陈述中缅边界北段片马、野人山等实地考察史实情况,以助外交部门与对方谈判,外交部特致函感谢。20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通过和缅甸政府谈判,缔结《中缅边界条约》,解决了中缅两国片马边界问题,而周沆则是捍卫这一国家主权的先辈前驱。

其二,是与蔡锷有关。蔡锷在任云南都督时,周沆任政务司司长,曾与之共事。民国4年(年)蔡锷从北京出走,经日本、安南(今越南)改乘滇越火车再经河口、蒙自、开远转返昆明。时周沆正好任蒙自道道尹,蔡锷乘坐火车也正好从蒙自过。后史学界有蔡锷在蒙自遇刺一说,而随即便有周沆奉袁世凯命“谋杀蔡锷”之说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云南、贵州有的新编地方志和文史资料也持此观点,并将此说扩散,因而引起一些文史研究者对周沆这段历史的质疑,“刺杀蔡锷”亦遂成为周沆历史上的一段公案。但近年来,国内多数近代史史学家经过多方考证和研究,认为周沆“刺杀蔡锷”,没有较多的史料证明即准确科学的依据来佐证,提出此说的人有偏错之嫌。并认为在护国运动中,周沆因与蔡锷有相惜相助的关系,曾保护蔡锷进入云南,并阻止过唐继尧密谋刺蔡锷,在这一点上,周沆应该是有功劳的。其实周沆本人对这段历史早就有较为清楚的说明,其言曰“上面要我去(拦截)蔡锷。在火车上,我找到了蔡锷,当时他已说不出话来了,声音嘶哑……,是我把他放过去的。后来有人要捉拿我,由法国人护送我乘滇越铁路的火车过了河口到了越南老街,我已走脱,火车再倒回河口受检查。以后我经过香港到了上海。”(参见《遵义文史资料》年第九辑周建初《周沆放蔡锷入滇口述》;年第八辑周沆遗作《季贞国变去官自述》)。周沆究竟杀没杀蔡锷,还是放蔡锷入滇,引来杀身之祸,此事究竟如何,孰对孰错,至今虽无完全定论,但“刺杀”一说应该不再提起,以免以讹传讹,误历史人物一生。当然,这个问题还有待更多的历史资料来证明,以及深入研究研究。笔者作为贵州后学,也将努力做这方面的探讨,以还原历史真相,还周沆先生清白。

其三,是在抗日战争中做过贡献。民国26年(年),经过中国军队与日军的殊死战斗,北平终于沦陷。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在撤退前夕,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令,邀请北平九门地区各派一名代表和日本军队谈判,要求日本军队在国民革命军撤退前,除保证部队完整撤退外,必须保护北平众多古建筑和文物。宋哲元将这一重任委托给周沆,要他任九门首席代表,与日军谈判。经过周沆等人的努力和抗争,日军同意中方要求,千年古都北平多数古建筑和文物也得以保存。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感谢周沆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何应钦多次看望周沆,并聘72岁高龄的周沆为北平第四公路局顾问,以解决其生活所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沆在遵义幸福地度过他安稳、平凡的晚年。其自撰《墓志铭》,充分表明了他的心声。其《墓志铭序》曰:

光绪甲午恩科,予联捷成进士,户部主事,外补云南弥勒县知县。迭膺繁据,两举循良。丙午中英会滇缅界,画至高黎贡山片马地方,滇人誓死力拒,派予复查,深入野人山,搜集证据呈部,照会英使另勘,此案遂为国际重视。澄江府知府补用道,宣统辛亥在云南府任,国变去官。岁次甲午,会试重逢,遵义二百余年科第中仅有之一人矣。予周氏名沆,字季贞,晚取遁世无闷义,号遁叟。子四孙九,书其经过而勒诸石。其铭曰:科名客,风尘吏,说甚么乡会重逢今又是。裘敝貂,枥伏骥,那堪回首平生事。呕心血,剩得几篇文字。最难忘野人山查界记,没世无称君子惧。论定盖棺任毁誉,六尺镌碑垂后裔。

周沆众多著述中,具有特点的有两种。

一是《中华民国省区县名歌括》,这是一部题材、体裁较为特殊的著作,周沆以诗或称之为歌词的形式,将当时中华民国各省区县名编成一首首歌词传世,其目的是让老百姓通过诵读,可以轻易地记住中国各省区县名称,也可使学校学生增长知识。是书正文按中华民国、京师及当时之河北等22省,热河、察哈尔、绥远、西康4特区顺序排列,以各省区所属各县名称串成七言一句歌一首,句数长短不一,有的十余句,有的数十句,均为双数,以4个特别区最短,河北、山东、四川、广东等大省最长。每个省前有行政区划地图一幅,歌后为该省所属各县名称,下有注释,说明该县隶属何府州,或原由何县改名。另,因当时青海、西藏、内外蒙古均未建县,故未编歌词,仅作简短历史沿革之说明。是书简单易记,通俗易懂。民国17年(年)南北统一不久编成,故各省县名及区划,均以是年以前公布的资料为准。

是书因与贵州有关,特录《中华民国省区县名歌括·贵州省》以飨读者。其歌曰:

贵州古称黔中郡,黔省之名由此定。富藏于地矿产饶,八十一县多山境。省会所在为贵阳,息烽修文有紫江。龙里贵定广顺县,定番长寨与大塘。旧有一厅号罗斛,平越瓮安余庆录。湄潭县接遵义西,桐梓大道通巴蜀。绥阳正安到仁怀,鳛水增置实应该。都匀麻哈荔波县,炉山独山三合来。都江丹江与八寨,平舟都是黔中界。镇远黄平施秉东,邛水台拱天柱在。剑河青溪系我思,玉屏铜仁入省溪。江口以北松桃远,思南婺川沿河司。德江印江及后屏,石阡凤泉过黎平。下江永从从此渡,榕江江畔列锦屏。谈罢贵东又贵西,毕节赤水皆要区。安顺普定过清镇,镇宁平坝紫云栖。大定黔西赴织金,水城西去向威宁。南笼普安关岭侧,郎岱贞丰与册亨。县名本已号安南,一著争先胜一盘。都说兴仁兴义好,兴仁兴义兆民安。

以下即县名,县名后注释即周沆原注:贵阳县贵阳府改(任索按:民国30年,置贵阳市,于花溪置贵筑县,新中国成立后贵筑县划入市区后于其地置花溪区。),遵义县遵义府改,都匀县都匀府改,镇远县镇远府改,思县思州府改(任索按:即今岑巩县,民国21年改名。),铜仁县铜仁府改,思南县思南府改,石阡县石阡府改,黎平县黎平府改,安顺县安顺府改,大定县大定府改(任索按:即今大方县,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南笼县兴义府改(任索按:即今安龙县,民国11年改名。),平越县平越直隶州改(任索按:即今福泉县,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罗斛县罗斛厅改(任索按:即今罗甸县,民国21年改名),都江县都江厅改(任索按:即今三都县,民国30年改名。),丹江县丹江厅改(任索按:即今丹寨县,),八寨县八寨厅改,台拱县台拱厅改(任索按:即今台江县,民国30年改名。),剑河县清江厅改,松桃县松桃直隶厅改,下江县下江厅改(任索按:即今从江县,民国30年改名。),榕江县古州厅改,赤水县仁怀直隶厅改,紫云县归化厅改,水城县水城厅改,郎岱县郎岱厅改,盘县普安直隶厅改,紫江县开州改(任索按:即今开阳县,民国19年改名。),广顺县广顺州改,定番县定番州改(任索按:即今惠水县,民国30年改名。),正安县正安州改,麻哈县麻哈州改(任索按:即今麻江县,民国19年改名。),独山县独山州改,黄平县黄平州改,镇宁县镇宁州改,黔西县黔西州改,威宁县威宁州改,关岭县永宁州改,贞丰县贞丰州改,息烽县贵筑县改,长寨县广顺县境析置(任索按:即今长顺县,民国30年改名。),大塘县定番县境析置(任索按:即今平塘县,民国30年改名。),鳛水县仁怀县境析置(任索按:即今习水县,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平舟县都匀县改(任索按:即今平塘县地,民国30年与原大塘县合并,改名平塘县。),炉山县清平县改(任索按:即今凯里县属地,新中国成立后并入。),三合县独山县境析置(任索按:即今三都县地,民国30年并入。),邛水县镇远县改(任索按:即今三穗县,民国16年改名。),省溪县铜仁府属省溪司地方(任索按:即今万山特区,民国30年废省溪县,分其地入铜仁、玉屏两县,新中国成立后复于其地置万山县,后改名万山特区。),江口县铜仁县改,沿河县思南府属沿河司地方,德江县安化县改,后坪县婺川县境析置(任索按:民国30年省该县,地划入沿河、婺川二县。),凤泉县龙泉县改(任索按:即今凤冈县,民国21年改名。),锦屏县开泰县改,平坝县安平县改,织金县平远县改,册亨县贞丰县境析置。

二是《牂牁馆纪》,这是一本关于贵州各个时期在北京修建会馆的重要历史文献资料,编撰于民国31年(年),33年(年)完稿,35年(年)曾先油印出版,但数量不多,旋即告罄。37年(年),在贵州工商界知名人士华问渠资助下,贵阳文通书局将之铅印出版,使是书得以传播,惜印数也不多,现只有相关图书馆、博物馆有藏。《牂牁馆纪》为章节体资料书,前有贵州安顺杨覃生字恩元《牂牁纪事序》一、周沆《牂牁馆纪刊行记》一,周沆《牂牁馆纪油印记》一;然后是《牂牁馆纪卷首》,中有有贵阳邢端字冕之《牂牁馆纪序》一,周沆《概略》一;再次即该书目录,计一序(即邢端序)、一概略(即周沆概略)、十四章;再次即正文。第一章叙大蒋家胡同贵州会馆,第二至第六章叙樱桃斜街贵州会馆(包括老馆、新馆),第七章叙棉花七条胡同贵州会馆,第八章叙南横街贵州会馆。此八章,每一章名后为周沆所撰本章所涉及会馆的简单介绍,后即录贵州乡贤撰写的碑记,如第一章大蒋家胡同贵州会馆收录明丘禾实《新建贵州会馆碑记》,为最早的碑记;王枟《重修贵州东馆碑记》。余几章碑记则是周国柱、李泰交、陈法、朱启钤、郭石渠、朱树、魏鸿、李端棻等乡贤撰写。此八章及后之第九至十三章正文后均有《题名述略》(还有《爵秩题名述略》、《捐款题名述略》),是周沆对各章中出现的人名进行诠释,以明涉事乡人姓名、字号、官职等。第九章至十四章,为相关会馆的文字资料,如《贺有章捐建广安门大街贵州西馆考证及馆之现状》、《贵州旅京同乡会董事会规则》等。本书最具特点及价值的是各章之《碑记》和《题名述略》,前者可知所建各时期会馆的历史沿革、房产建筑等,后者则可知当时与会馆有密切联系之各位乡贤,是研究贵州历史人物的参考资料。另外,书中收录的明代丘禾实《碑记》,较为珍贵。该碑记原载丘禾实《循陔园文集》,曾为清代禁书抽出,世间罕见传本,王枟在康熙年间撰写《重修贵州东馆碑记》时亦未见到,直至余年后才被紫江朱启钤搜得,被周沆补进《牂牁馆纪》,得以保存。故周沆、朱启钤等乡贤前辈维护乡邦文献,功阙大矣。

来源: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撰文:王任索张成义

编辑:谭笑

责编:李佳

编审:铁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