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子青,年出生于广东省平远县的一户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五,生得魁梧英俊,因此深得其父的宠爱。虽然家境清贫,但他的父母仍想尽办法供其上学读书。姚子青在读书期间,成绩突出,倍受老师喜爱。年,上海爆发了“1.28淞沪抗战”。正在读书的他,听到平远同乡黄梅兴部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把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时,高兴得手舞足蹈,激动的对同学们说:“我以后也要像黄梅兴将军一样,把日寇打得魂飞魄散,让鬼子知道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受进步思想影响,姚子青于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开始学习,从此踏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征程。
年,姚子青毕业,先后任连长、副营长,年,升任为国民革命军第18军98师团3营营长,奉命驻防汉口。年,“七七事变”后,日本正式发动侵华战争。全面抗战爆发仅一个月之后,日军就剑指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淞沪会战就此爆发。宝山,地处吴淞江口,三面临海,虽然地理面积不大,但地势非常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日军想要占领上海,宝山就是他们的突破口。8月13日,姚子青率部奉命开赴前线,守卫宝山县吴淞口和炮台湾。年8月底时,姚子青率部刚赶到宝山城时,城外南北两面的守军阵地已经全部失守,日军兵分三路将宝山城团团围住,原本守城的官兵见来势汹汹的日军,全部弃城逃跑。面对这种境况,姚子青没有退缩,对全体官兵说:“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宝山不可丢!”然而虽然豪言壮语很中听,但现实却很残酷。几战下来,姚子青一个阵地也没能夺回来,反而队伍伤亡惨重,姚子青只能带名残兵退守宝山城。
宝山城中仅有残兵,对面却是日军的精锐部队,这仗怎么打?就在战士们打退堂鼓时,姚子青鼓舞道:“兄弟们,我们是什么?是军人!军人就该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但唯独亡国的苦不能吃,亡国的罪不能受!现在倭贼入寇中华,是我们军人报国的时候了,倘若能在战场上马革裹尸还,那也是我们的荣幸!”战士们听了后群情激奋,纷纷表示要与日寇决一死战。在姚子青的安排下,六百位壮士在宝山城连夜抢修工事,他自己则带领几个官兵,四下侦察地形,构思抵御日军的方案。
9月1日,日军集结5千余人的精锐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宝山城发动猛烈进攻。姚子青率部英勇还击,多次击退了日军攻势。从9月2日到9月6日,姚子青率部一次次击退日军的猛烈进攻,杀敌三百余人。在最艰难的时刻,他深入各战壕做思想工作,勉励全营官兵“团结战斗,坚持守地,爱我中华,杀敌立功”。至9月7日早晨,已与敌军连续血战6个昼夜的姚营官兵大部分阵亡。这时,宝山县城墙东南一角被敌舰大炮轰毁,日军蜂拥而入。姚子青率领本营仅剩的二十余名官兵与敌鏖战,子弹打完了就上大刀,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宝山县城陷落后,姚子青也壮烈殉国,年仅29岁。进入宝山县城的日军长官得知与他们靡战6日之久的守军只有一个营时,当场破腹自尽。
战后,为了纪念姚子青,宝山县曾改名为“子青县”。一千五百公里外,姚子青的家乡,广东平远县为了纪念姚子青,修建了一所名为“梅青”的中学。校园内的文化长廊上,图文并茂地详细介绍了姚子青事迹。曾在梅青中学任职的姚子青儿子——姚鸿逵,最欣慰的是,他父亲的英雄事迹由每一位在梅青中学就读的学生一直传承下去。电影《捍卫者》就是以“宝山保卫战”为原型,再现姚子青及壮士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