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政协连续4年开展乡村振兴民主监督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蝶变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张伟炜摄

“这几年我们村的变化非常大,到处是花红水绿,就像小花园一样。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说起生活了20多年的家园,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华村村民刘素艳深有感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是题中应有之义,而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从年起,广东省政协连续4年对乡村振兴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多次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推动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近期,省政协调研组向省委提交《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主监督的调研报告》(下称《年民主监督报告》)。报告显示,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基本完成,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5%,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收运处理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

委员走村访户开展蹲点调研

乡村承载着乡愁,也关乎着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群众迫切需求、也是易有明显成效的事情。

年,为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省政协将“推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定为协商式民主监督议题。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就是当年重点聚焦的三大领域之一。

两个月里,由省政协委员组成的民主监督领导小组和7个调研组、20个调研小组奔赴全省除深圳以外的20个地级以上市、39个县(市、区)、多个自然村进行调研,并结合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委员蹲点等方式走村访户,掌握了大量带着“泥土味”的信息。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地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整治上各出实招,比如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惠州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尊重村民意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江门端芬、塘口等镇组建以党员、群众为主的“清理工作突击队”和“拆除工作专业突击队”,负责各村“三清三拆三整治”,花费少、矛盾小、见效快。

在梅州,“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连线连片示范工程辐射带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当地形成“7+1+12(7个省级连片示范工程+梅江区的贫困村连片示范建设+12个镇的幸福村居示范片建设)”的示范典型,平远县河头镇通过六村联动、连片开发,打造了“梦里水乡”连片示范。

在肯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调研组也在当年提交的报告中直接指出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地方“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缓慢,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有些村的道路没有硬化,一下雨容易变成泥浆路。有些村是明渠排放废水,一到夏天味道很大。”省政协委员、广东林中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清从年开始参与省政协民主监督的走访调研,彼时部分村庄落后的人居环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怎样破题?省政协在报告中建议,对没有完成年度任务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工作加强督查,限期按质尽快完成,同时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村公路、村内道路硬化、供电、网络、集中供水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探索引入村民监督审核项目资金、制定支持当地农村组织和农民群众承接部分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等。

逾九成受访村民表示村庄环境变好

在此前民主监督的基础之上,年,省政协紧追不放,重点聚焦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大领域,开展第二年的协商式民主监督。

省政协民主监督调研组对标7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硬任务,组织住粤全国、省、市、县四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专家,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全省除深圳以外地市进行全覆盖式调研。

仅一年时间,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调研组在报告中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乡村面貌一年比一年变化大。

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全省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自然村15.4万个,完成率99.95%,比年底增加23个百分点;全省自然村村庄规划、村道硬底化、集中供水完成率分别为99.9%、98.1%、95.9%,比上年同期均有较大提高。

与调研同步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2%的受访村民表示村庄环境变得更好,满意整治工作;97.4%表示所在自然村建有垃圾收集点;92.7%表示村庄有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

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吴振先在调研中就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