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带动美丽乡村平远风貌带建设打造

全部行政村达干净整洁村标准,农村厕所革命完成率%,村庄保洁覆盖面%,农房微改造9多户,完成率93%;获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这是梅州市平远县“红色记忆美丽乡村风貌带”(下称:风貌带)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红色记忆美丽乡村风貌带仁居镇段风光。袁志鹏摄

近年来,平远县坚持示范“带”动,从年起,每年划定区域重点发力,启动“20+10”示范村、59个“四沿”村和“两线八镇”示范建设,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全域振兴的典型样板。

年起,平远重点实施八尺、仁居、差干三镇风貌带建设,该带全长33公里,覆盖33个行政村。目前风貌带打造已基本完成,带内的乡村风貌、联农产业、特色旅游、乡风文明等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有效发展。

产业兴旺

特色种植联农成效显

在平远县仁居镇六吉村李氏家庭农场,连片的脐橙树上已结满了青绿的小果,尽管离成熟上市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但农场负责人李志濠可没闲着,施肥、打药按时按量。为了一季好果,他丝毫不马虎。

“别看现在园里这么安静,到成熟季每天都会有上百人来采摘观光,场面可热闹了!”李志濠说道,“得益于风貌带建设和乡村旅游推动,农场作为带上的脐橙产业基地,很多游客在游览带上风光的同时,也会顺路来体验采摘乐趣,有效带旺了脐橙销售。”

李氏家庭农场。谢伙荣摄

目前,李氏家庭农场种植规模已扩至千亩,规模化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增收。“除了聘请周边农户进行基地管护外,基地还将先进种植技术传授给其他果农,并帮助他们通过电商销售。”李志濠表示,去年通过电商售出的60多万斤脐橙中,有20万斤是帮其他果农销售。“线上线下相结合,平远脐橙根本不愁卖。”

风貌带内的脐橙基地是平远县脐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年启动建设以来,两轮产业园共已投入建设资金2.82亿元,对比建设前实现了“四个增加”:全县脐橙种植面积增至5.14万亩,增加55.8%;产业产值增至10.75亿元,增加27.1%;联农带农人数增至人,增加.8%;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2万多元,增加44.96%。

平远脐橙。谢伙荣摄

G国道是连接八尺、仁居、差干三镇的交通干线,风貌带正是围绕该线路段进行打造。八尺镇黄沙村为G国道贯穿,是平远县城及梅城地区通往仁居镇和差干镇的必经之地。

途经黄沙村,连片规整的桑葚基地率先映入眼帘。基地面积约亩,由梅州市叁陆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年投资建设,种有桑葚、高禾米、无花果、梅菜等多个经济作物,并建有加工厂房,具备果蔬清洗、烘干、包装生产线和检测设备。

紧挨G国道的黄沙村桑葚种植基地。袁志鹏摄

“农村人口外流,造成土地荒置与资源浪费。投资种植就是为了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公司负责人张宏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无偿提供苗木和实行保价收购,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此外,基地还为50户农户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务工年收入达2.4万元。

张宏表示,为推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公司还在村里投建了电商直播中心,通过直播带货与线下销售相结合,年实现累计销售额万元,其中直播间销售额万元,各平台积累粉丝约30万人。

梅州市叁陆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宏打理桑葚园。高永彬摄

近年来,平远县累计投入万元建设“农电商”平台,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8个镇级服务中心等,形成了功能齐备、运营顺畅、覆盖面广的“农电商”运营体系,有力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近三年涉网销售农产品总金额达3.8亿元。

“县里、村里都有专门的助农电商平台,订单多了,果农种植的积极性就高了。”潘老板是黄沙村百香果种植户,种植的“钦密9号”百香果是新品种,村里还鲜有人种,但潘老板却对这一品种充满信心。“甜度高,口感好,种得好就肯定有市场。”

百香果。

橙香、果香、酒香、茶香,风貌带建设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带内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方式愈发多元化。目前,风貌带内已发展起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农带农作用显著。

风貌提升

农房改造改出新气象

“改造前我住的老房子漏雨,下雨天家里就像‘水帘洞’,经过房屋改造后不仅不漏了,全村的屋子墙面还统一了风格特别整齐好看。”八尺镇排下村村民肖文说道。

排下村因房屋依山而建,在梯田上排列成行,故名排下。而发源于排下村的排下溪,是东江水系的源头之一,排下村也因此被称为“广东东江源第一村”,粤东北地区连通江西赣南的“北大门”。

经过改造后焕然一新的排下村。袁志鹏摄

然而充当门面的排下村也曾有“寒酸”的一面。过去,排下村不仅是省定贫困村,还是典型的“脏乱差”村。村中危旧房屋、废弃猪圈随处可见,露天旱厕和各类乱搭乱建不在少数。

为配合风貌带建设,年起,排下村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风貌提升,全域开展客家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据统计,排下村累计拆除危旧房屋、露天旱厕等约2.6万平方米,开展外立面改造户,户厕改造22户,整治篱笆约米、菜园约1平方米。

“我自己也参与到了房屋改造中,和施工队一起。”回想起当时的改造过程,肖文仍觉得干劲十足。为调动村民参与外立面改造的积极性,县里出台了专门的奖补政策,根据屋顶补贴60元/㎡、外墙补贴30元/㎡的标准,肖文拿到了两万八千多元的政府补贴,加上自己的积蓄投入,肖文的房屋改造进行得相当顺利。

排下村农房改造成效显著。袁志鹏摄

“县里还出台了贴息贷款政策,由镇政府贴息3年,3年后还清就可以了。”肖文表示,贴息贷款政策规定,只要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一定的经济偿还能力,且房屋符合外立面改造奖补要求的,就可以申请贴息贷款,每户最高可贷3万元。

通过实施“拆、改、建、管”,持续落实宣传和奖补政策,排下村有效激发村民的主动性,村民改造心态逐渐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昔日的“脏乱差”村华丽转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粤赣边界极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

梅平高速旁,八尺镇排下村打造“东江源文化广场”。袁群华摄

排下村的改变是平远县乡村风貌提升的缩影。近年来,平远县每年投入万元,同时撬动各方面资金,累计投入17多亿元进行农房风貌改造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目前,全县%行政村建成干净整洁村,60%以上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10个行政村建成特色精品村;农房外立面改造完成2.5万户,完成率约90%。

示范内完成农房微改造9多户,完成率达93%;全部行政村村庄保洁覆盖面达%,农村厕所革命完成率%,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达90%。基本实现新村新貌新气象。

红色记忆

活化古迹乡村旅游旺

古朴而富有客家建筑特色的院墙,典雅而透出民国气息的实木装潢,书架上陈列着人文社科、文学艺术等各类书籍,五角星与红旗元素随处可见......这是位于平远县仁居镇仁居村的古建筑“素庐”,同时也是当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素庐”内,民国风与红色元素结合相得益彰。肖伟勋摄

“平时我经常带小孩过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熏陶。”仁居村村民卓添兰说道。据了解,素庐建于年,是民国时期建筑。为活化利用文物保护资源,当地对素庐进行了修缮,并将其打造为集学习、党建、阅读为一体的文化场所,成为当地村民、游客休闲好去处。

深厚的古镇文化底蕴是平远乡村的一大特色。为加强对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平远县在风貌带建设中不仅对素庐、凤头进士第等历史建筑进行了改造提升,还将船灯舞表演、八尺娘酒酿造、黄粄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为乡村旅游热点。与此同时,风貌带建设将带内闲置老屋改造成“党史园地”“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在每个村建设至少1间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这些举措都有效推动了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平远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作为原中央苏区县,平远县红色遗迹众多。年至年,红四军三进平远,两度进驻仁居镇,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红色政权。仁居镇现存30处红四军革命旧址群,以及全省最多的条红军标语,其中有9处被列入省、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镇上的红四军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主题的纪念馆。

丰富的红色资源成为平远乡村旅游的发展引擎。近年来,平远结合乡村振兴,积极争取资金与政策支持,投入余万对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不断完善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以省定“红色村”仁居镇仁居村为中心,推出“平远红色记忆景观廊道”旅游线路,将国道沿途的八尺镇角坑村、差干镇五指石景区、差干镇松溪河景区等景点串珠成链。红色旅游发展迅速。

位于仁居镇的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谢进扬摄

据悉,平远县还将在红色旅游上持续投入,建设红色文旅服务中心,打造红色文化长廊,整合镇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重走红军路、聆听红色事、瞻仰旧址群、品尝行军餐”的红色体验路线。

通过持续打造,风貌带建设在平远乡村振兴中正显现出愈发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平远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平远县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重点打造“大柘—石正—长田—热柘生态康养美丽乡村示范带”“东石—泗水—上举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示范带”。平远乡村振兴依然值得期待。

黄帼蓉

高永彬实习生郑新雁

南方农村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17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